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成都平原为例,在土地利用结构最优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首先研究了成都平原各区县的经济发达程度区域性特征,将它们分为经济发达区、经济较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区;然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各种用地类型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多元回归方程,运用多目标规划法,在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域内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决策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约束条件,在使经济效益最大同时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情况下,解出各区域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1)成都平原经济发达程度区域性特征: 经济发达区: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武候区、成华区; 经济较发达区:双流县、郫县、新都区、都江堰市、龙泉驿区、温江区、旌阳区、崇州市、什邡市、邛崃市、青白江区、绵竹市; 经济欠发达区:金堂县、大邑县、广汉市、彭州市、新津县、乐山市中区、东坡区、蒲江县、峨眉山、彭山县、夹江县、罗江县。 (2)经济效益与各类用地的相关性: ①GDP与各类用地的相关关系 在经济发达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与GDP基本没有什么相关性;在经济较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建设用地与GDP呈明显的正相关,且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升高其相关性越强;而农用地与GDP呈负相关,并且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升高其负相关性越强;城镇用地和交通用地均与GDP呈正相关;在经济发达区工矿用地与GDP呈负相关,而在经济较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却和GDP呈正相关,且其相关性逐渐增强。 ②第一产业产值与农用地的相关关系 耕地和园地与第一产业产值均呈正相关,特别是耕地,其相关性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而林地与第一产业产值均呈负相关;成都平原地区的牧草地较少,从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它和第一产业产值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③工业产值与各类用地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