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未来规划成为日渐突出的现实任务。他们一方面拥有更多自主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仍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他们渴望独立,但又需要指点和支持,这两方面如何作用于大学生的未来规划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聚焦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养行为及其自身自主性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此两者对大学生未来规划的影响情况和作用路径。其中,父母教养区分了父母心理控制与自主支持两种行为;自主性采用双元自主理论,从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两方面进行考察;未来规划以未来取向的过程观为指导,从行动与情感两方面予以描述。问卷研究选取了60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父母自主支持问卷、双元自主性量表和未来规划与评价问卷,探究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教养行为与其未来规划的关系,并考察双元自主性在其中可能的中介作用。访谈研究围绕父母与大学生自身在未来规划上的不同作用角色,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2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父母、个体自身及两者间的互动对未来规划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不同的未来发展领域中规划度不同,其中,受教育、职业领域未来规划较高,婚姻家庭领域未来规划较低;(2)就父母教养,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较低、父母自主支持较高;(3)大学生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两种自主发展水平均较高,且关系自主的得分显著高于个体化自主;(4)父母心理控制是大学生未来情感体验的消极影响因素,且可以通过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间接影响未来情感体验;父母自主支持是大学生未来规划行动及情感体验的积极影响因素,且可以通过个体化自主间接影响未来规划行动、通过个体化自主和关系自主间接影响未来情感体验;(5)在父母教养和个人发展要求之间,大学生依据自我意志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以平衡与父母的关系,促使亲子双方在未来规划上形成“个人主导,父母参与”的关系模式。在从父母和个体两方面探究大学生未来规划影响机制的过程中,体现了父母自主支持和自主性的适应性功能,及父母心理控制的非适应性功能。尤其对关系自主的关注,突显了在互依和孝道的文化观念下,对关系的自我认同在大学生适应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具有文化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