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重要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房价的快速上涨抬高了以流动人口和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的流动成本,同时,受制于户籍管理、城市土地和住房制度的偏向型政策,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对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作用也微乎其微,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以劳动力在流动中的住房保障问题为切入点,对地方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和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以保障房供给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研究主题,同时也探讨了保障房供给和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国内2010年-2015年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开展研究。在实证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本文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界定和回顾。在对保障房供给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相应的研究假说,构建了本文的实证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开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是对实证研究中所选择的样本数据、变量选取进行说明以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然后通过2005年-2015年国内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先是从全国层面分析保障房供给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房供给抑制了劳动力的流动;然后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分别探讨保障房供给和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保障房供给对劳动力流动的不显著作用或抑制作用在地区之间并无表现出本质区别;最后,保障性住房对不同类型的劳动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抑制作用要高于高技能的劳动力。另外,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也没对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利用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进行了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最后,文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改革当前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城市土地和住房制度以及保障性住房固有的弊端是解决保障性住房不能促进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式。具体政策包括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重视保障房供给的质量、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针对本文研究中的不足,本文还对进一步的研究予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