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缺血性卒中合并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可行性分析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轻型缺血性卒中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可行性分析目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伴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应该行血管内治疗目前没有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人轻型卒中合并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机械取栓与标准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间,于国内7家卒中中心连续急诊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或标准药物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年龄318岁;起始NIHSS≤8;发病前m RS小于3分,头颅CTA/MRA证实前循环大血管闭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或M2段、大脑前动脉或串联病变)。收集患者人口学、临床、影像以及随访结局等资料,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比较取栓治疗和标准药物治疗患者功能结局和治疗风险差异。主要指标指90天优异结局(m RS:0-1),次要指标为3月良好结局(m RS:0-2)和死亡率,以及术后48小时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结果:共有177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79例机械取栓和98例标准药物治疗患者,两组良好结局比例分别为70.9%和59.2%(P=0.10),优异结局比例为58.2%和46.9%(P=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取栓治疗比较标准药物治疗患者3月优异临床结局优势明显(OR=3.23;95%CI:1.35-7.73;P=0.008),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40对患者,取栓治疗优势依然显著(OR=2.78;95%CI:1.12-6.89;P=0.02);联合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取栓治疗患者疗效优异的结局优势是标准药物治疗的3.2倍(95%CI:1.22-8.37;P=0.01)。另外,取栓治疗没有导致更高的患者死亡率(5.1%versus 1.0%;矫正前后均P(29)0.05),但取栓治疗组发生更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0.1%versus 2.0%;矫正前P=0.02)。亚组比较分析发现年龄(27)65岁(OR=6.42;95%CI:1.51–27.24;P=0.009)和发病至治疗时间≤265分钟(OR=4.66;95%CI:1.25–17.36;P=0.018)的取栓治疗患者的随访结局更优。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NIHSS≤8)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急性期行血管内取栓治疗可改善患者90天临床功能结局,但治疗相关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可能增加。轻型卒中是否行血管内治疗,目前仍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支持。第二部分轻型缺血性卒中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超时间窗血管内治疗分析背景和目的: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具有明确的疗效,但限于中重度急性梗死患者,并且发病到治疗时间为6小时时间窗内(I类推荐,A级证据)。轻型卒中患者临床症状不稳定,尤其合并大血管闭塞时,超6小时间窗外患者血管内治疗的获益和风险目前尚不得而知。本研究观察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轻型卒中(NIHSS£8)患者24小时内血管内治疗的短期和长期结局与风险。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国内7家卒中中心连续就诊的轻型急性脑梗死(NIHSS£8)患者,经CTA/MRA证实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急诊给与血管内治疗,按发病到穿刺时间分为指南推荐时间窗内治疗组(£6小时)和超时间窗治疗组(6-24小时),其中超时间窗治疗患者均经灌注影像证实存在缺血半暗带。比较上述两组在24小时症状恶化率,以及90天临床结局(m RS:0-1)和治疗安全性(48小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90天死亡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出院NIHSS变化的预测因素。结果:共有93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6小时内治疗患者64例,29例为超6小时窗治疗患者。总体治疗患者90天优异功能结局(m RS:0-1)比例达到73.1%(68/93),48小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8.6%(8/93),90天死亡率5.4%(5/93)。时间窗内与超时间窗治疗组患者基线比较存在高血压病及卒中病因差异(均P(27)0.05),24小时症状恶化率(10.9%versus 20.7%),48小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4%versus 6.9%),90天优异结局(64.1%versus 48.2%)和死亡率(6.3%versus3.4%)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29)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48小时症状性颅内出血(unstandardizedb7.28;95(4)CI:3.48–11.1;P(27)0.001)和基线收缩压水平(unstandardizedb0.08;95(4)CI:0.03–0.14;P(28)0.005)是预测出院神经功能严重的预测因子。结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梗死(NIHSS≤8)患者,距离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当灌注影像支持存在缺血半暗带时,采取血管内治疗仍是可行的。同时维持血压合理稳定,避免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对患者预后有利。第三部分轻型缺血性卒中伴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对比药物治疗的meta分析目的:血管内治疗对于大部分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但是轻型缺血性卒中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是否同样有效,目前临床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轻型缺血性卒中(NIHSS≤8)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局和风险。方法:研究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截止2018年5月有关轻型卒中伴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文献,汇总并比较轻型卒中血管内治疗和标准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数据,采用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表示血管内治疗对比标准药物治疗患者90天功能结局(m RS:0-1和0-2)和死亡率,以及早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的优势。结果:包括研究第一部分,共有5篇研究累计728例患者符合荟萃分析标准。血管内治疗与轻型卒中患者90天功能独立(m RS:0-2)结局相关,并与标准药物治疗比较有明显差异(79.1%versus 70.8%;OR=1.59,95%CI:1.11-2.28;P=0.01),但是没有发现优异结局(m RS:0-1)差异(64.2%versus 57.7%,OR=1.29,95%CI:0.94-1.77;P=0.11)。两组90天内死亡率没有差异(5.0%versus 6.9%;OR=0.87,95%CI:0.45-1.69;P=0.69)。但是,血管内治疗组比标准药物治疗组有更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3.1%versus 2.5%;OR=4.12,95%CI:2.09-8.14;P(27)0.0001)。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急性期行血管内治疗比标准药物治疗的患者长期获益率更高,但患者短期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也升高,与我们第一部分研究结论相似。有关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的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针对海洋石油勘探的需求,设计了电缆定深装置,其采用了基于FSK的感应通信系统。系统地介绍了感通信的发展状况及其基本原理,重点阐述FSK调制解调模块所选用的XR2206和XR22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发展脚步加快,计算机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院校设立计算机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因此就需要学校设立计算机房,对于计算机房的管理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连锁商业很少涉足,相对于竞争激烈的城市,连锁零售业在农村这个巨大市场很有发展潜力。该文介绍了我国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的背景、分析我国农村连锁零售业
目的通过分析肺结核的CT征象,探讨活动性肺结核空洞病变与治疗后残留空洞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7年10月进行登记治疗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在
教育领域的职业倦怠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重点高中的教师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所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因而其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该文在课题研究
霍布斯的神学政治是以激情说为主线,从正面(基督教国家)和反面(黑暗的王国),或者说是应然(基督教国家)与实然(黑暗的王国)两个维度来系统展开的。前者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宗教
目的观察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不同配比(1∶0、2∶1、1∶1、1∶2、0∶1)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自
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底层核心和感知前端,在实际应用中要求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但是基于电池的有限能源供给严重限制了其灵活设计和长期部署,成为许多领域中影响其应用的
采用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的FSK技术构成感应通信系统,利用耦合线圈来实现钻杆之间的无线通信,钻杆内部采用同轴电缆传输信息,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数据比特率。本文以AT89C51单片机为
建立了模拟粗糙表面的小波模型,该模型可生成各向同性高斯表面、各向异性高斯表面;分析了模拟表面的统计参数和自相关函数;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小波模型与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