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信息技术是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生存能力。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陕北一些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比较落后,信息技术课在开设过程中,存在课时不足、课堂组织松散、学生认知态度偏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避免低效课堂现象,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这就要求我们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探索高效课堂的改革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上课效率,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笔者所任职的陕西省榆林市某中学的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托学校开展的“337”任务驱动高效课堂改革模式,对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导学案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探索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导学案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第二章是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高效课堂、导学案的概念,以及该研究所依据的学习理论;第三章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第四章详细论述导学案设计的原则、要素、课堂应用的环节,并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信息技术课程导学案;第五章是导学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选取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导学案的应用效果;第六章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总结出导学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