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民国社会史研究的发展——以通史和专史著作研究为中心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li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大陆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学术界迎来了中华民国社会史研究的高峰,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首先,有价值的民国社会史通史著作开始出版,如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其次,民国社会史专史研究成绩显著,在会党与秘密社会、人口移民、社会变迁、娼妓、土匪、乡村、灾荒、宗教、社会风俗、家庭等方面都有论著发表,如王金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牟钟鉴等《中国民国宗教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岳庆平《中国民国习俗史》(人民山版社1995年版)等。最后,民国社会史形象史料、民国社会史研究史的成果也不断涌现,如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840-1949)》(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常建华等《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古籍山版社2009年版)等。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民国社会史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理论的阐释、研究领域界限不清、学科规范不健全等等。   总结中国大陆民国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其意义极为重大。从学术价值看,有利于推进社会史的研究、促进历史学的纵深发展;从社会价值看,能够为当今社会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史学史研究的体例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民国社会史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民国社会史通史及专题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分析,总结民国社会史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建议。
其他文献
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和联网功能越来越强,而且能适应恶劣的现场环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针对当前构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需要,采用西门子S7-300PLC,IEC870-5-103规约的通信
学位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建立过程中,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和郭沫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对他们的民族史观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
《金刚般若》作为大乘佛教初期的般若类经文,产生时间较早,并且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麽,《金刚般若》产生初期的原貌是什麽样的?它在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那些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农民的命根子。“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农民,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