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面对我国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与日渐严重的分配不公问题,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以及如何合理使用促进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已成为我国政府与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组织国家财政收入以及稳定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个人所得税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但与此同时,税收不遵从行为作为一个与税收相伴而生的衍生品,既对一国的税收征管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税收能否充分发挥其政策效应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就个人所得税而言,首先,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会直接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流失,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政府在公共服务支出上的资金保证;其次,部分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加重了如实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的负担,形成了税负的不公平分布;最后,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还会严重限制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功能。因此,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效率、减小税收流失规模、促进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水平,一直是理论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难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关于个人所得税征管与遵从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不论是在个人所得税制相当完善的发达国家还是在个人所得税制仍处于成型期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关研究仍然存在许多空白需要填补。尤其是在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问题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研究主要通过对税收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疏导与规避,而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如何完善以及改革的相关理论储备仍略显不足,有鉴于此,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征管模式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出发,发展更加符合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的税收遵从行为决策理论,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可以说,对这一问题展开系统、充分的研究,既是加强我国在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需要,更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完善的实践需要。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以及税务实践工作者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以及税收遵从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目前个人所得税征管体制的完善做出相应的理论贡献。首先,本论文对研究的选题背景、目的以及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对论文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阐述与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挖掘与梳理,主要从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的估算、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及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水平的有效政策手段等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在对文献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还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归纳并介绍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发展历程、基本税制结构及主要特点。其次,本论文采用MIMIC (Multiple Indicators-Multiple Causes)模型,基于“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视角,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规模进行了估算。一般而言,未纳入税收征管范围的“地下经济”能够被用于衡量一国的税收流失规模,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基于“地下经济”视角评估了我国各地区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以便更加系统的掌握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的分布情况,进一步的对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天规模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再次,本论文从征税主体(税收征管部门)的视角出发,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对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强度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进一步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各地区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结构进行细化,从个人所得税分企业类型税收收入以及个人所得税分项目税收收入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强度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了税收征管强度对不同类型税收收入影响的差异性,探析了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的对策与建议。第四,本论文从纳税主体(包括扣缴义务人)的视角出发,从微观层面上实证分析了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分项课征的征管模式下,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类似,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分项课征的征管模式下,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水平受到居民收入来源的显著影响,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纳税人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其税收遵从水平;尽管纳税人的工资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也会显著降低其税收遵从水平,但这些收入对纳税人税收遵从水平的影响明显低于经营性收入。此外,本文还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下,探索了纳税人的个体特征对其税收遵从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纳税人的个体特征变量对其税收遵从行为的影响较小,我国纳税人的税收遵从行为主要还是受到居民收入来源等与税收征管模式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影响。最后,基于本文得出的一些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进一步地总结了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界定了本论文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