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在经济改革时代——中日关系概述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rer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以来,中国以其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列为全球经济的主将。当这些经济成就举世皆知的同时,这种现象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西方观察人士的担忧,他们认为该国家经济实力将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俗称″中国威胁论″。这种现象被形容为国家的民族主义,它由新鲜的经济实力所激发,它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可能加大。主要的争论是该执政党在二十一世纪初,再也不能依靠共产主义来作为唯一的统治和统一国家的思想基础。后果是,该国将演化成为更极端的民族主义,并最终走上对外扩张和侵略。 中国是否因此被视为国际威胁?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是否负面影响着该国的国际行为?是否有驾于民族主义误导着中国人民的政党宣传?中国外交政策的手段和目的是什么?这些手段是否与目的相左呢?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的民族主义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外交政策之间的联系来回答这些问题。为此,本调查是建立在所谓″中国威胁论″背后的系统性变量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政策受到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为目标的压力和各种手段是主要通过七十年代后期的经济改革达成该目标的假说之上的。这一理论假设中国国家政策的制定是以服务于中国民族独立的最终目标为导向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各种文献资料与普遍案例研究的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证实或反驳上述外交政策的终极目标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正高速向城市转移,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帮助他们如何再社会化,以及社会化后新身份是否享有平等的福利和保障。农民向市民转化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社会结构重塑
对已有的凸轮磨床进行分析,探讨凸轮加工误差的来源,对这些误差进行了分类,在磨削加工的加工误差中既有机床结构误差、,也有系统加工工艺误差,控制系统产生的误差等.着重研究
中日在东海大陆架上的油气资源争端是近些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2005年中国在“中间线”西侧开发的“春晓”油气田即将投产使得中日之间的这一争端再一次浮出水面,成为严重影
中央与地方关系不仅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博弈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经济形态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的至关重要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危机中的福利国家开始转向
行政法学和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一个全新概念,既行政成本。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逐步开始关注政府行政成本问题。世界性行政改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控制和优化行政成本,我国政府同样面临着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探析我国的政府行政成本,响应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降低行政成本”的号召,研究行政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法律制度,对于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特征、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和无法回避的历史潮流。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全球化浪潮更是冲击着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对国际政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外观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商标只是其分辨商品来源的一个局部特征
学位
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被确定为中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促使了全国各地,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但是,公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