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以来,中国以其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列为全球经济的主将。当这些经济成就举世皆知的同时,这种现象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西方观察人士的担忧,他们认为该国家经济实力将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俗称″中国威胁论″。这种现象被形容为国家的民族主义,它由新鲜的经济实力所激发,它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可能加大。主要的争论是该执政党在二十一世纪初,再也不能依靠共产主义来作为唯一的统治和统一国家的思想基础。后果是,该国将演化成为更极端的民族主义,并最终走上对外扩张和侵略。
中国是否因此被视为国际威胁?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是否负面影响着该国的国际行为?是否有驾于民族主义误导着中国人民的政党宣传?中国外交政策的手段和目的是什么?这些手段是否与目的相左呢?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的民族主义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外交政策之间的联系来回答这些问题。为此,本调查是建立在所谓″中国威胁论″背后的系统性变量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政策受到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为目标的压力和各种手段是主要通过七十年代后期的经济改革达成该目标的假说之上的。这一理论假设中国国家政策的制定是以服务于中国民族独立的最终目标为导向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各种文献资料与普遍案例研究的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证实或反驳上述外交政策的终极目标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