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书包作为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产物,是设备、内容和服务三者的结合体,它能瞄准新的学习生态,连接传统学习活动,引导非正式学习活动,为改善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提供有力支持。但近来关于“认知与学习工具之间关系”的研讨随着延展认知的提出和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克拉克和查尔默斯为代表的延展认知主义的倡导者通过对认知进行重新界定,力图修正传统认知理论的不科学之处。延展认知理论认为,在人类进行一项认知任务时,越来越多地被外部世界中的资源、工具所限制,这种限制从积极意义上证明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这些资源、工具的介入而得到提高,大脑在与外部世界的双向互动中构成了一个动态耦合系统,也就是延展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每个部分对认知任务的完成而言没有主次之分,任何部分的缺失都会削弱整个系统的功能,人类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认知。按照延展认知论的观点,在基于电子书包的认知过程中,电子书包与学习者的认知关系可能不再仅仅局限于因果的关系,而是存在新的构成关系,认知贯穿于由学生和电子书包动态耦合而成的延展认知系统中,电子书包成为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对认知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整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电子书包,有利于改善和优化学习者的认知,实现教学目的。本文从电子书包、延展认知的概述出发,结合外在于认知主体的的电子书包,从认知源、认知工具、认知环境三个角度探讨了延展认知系统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哲学的分析层面,依据认知均等性原则、认知互补性原则、“耦合-构成”策略进行延展认知特征分析。最后对基于电子书包的延展认知发生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验和调查问卷分析验证了电子书包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旨在分析数字时代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强调延展认知理论在对智能环境(电子书包)同认知主体(学习者)间关系的分析上有着实际意义,为电子书包在促进学习者认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教育技术的应用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