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曼诺夫斯基是波兰现代音乐的奠基人,是20世纪上半叶波兰音乐创作领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16年,是他创作中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自20世纪20年代起,这部作品在西方被频繁上演,同时也被众多小提琴表演艺术大师列为保留曲目,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国际上对席曼诺夫斯基的研究,多为论述生平与创作总貌的传记式著作,而专注于其某一作品的研究分析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在揭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以及他的生活经历与创作观念对这部作品的影响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去探寻这部作品之所以受到青睐的原因。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了国内外对席曼诺夫斯基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本文的写作意图。 第二部分叙述了世纪之交的波兰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并论述了席曼诺夫斯基一生的生活道路和四个阶段的创作轨迹,力求凸现出生活经历与环境的变迁给他的创作观念、创作风格带来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中心部分。分别从“创作过程”、“涉及作品精神、情感内涵的几个因素”、“基于风格考察基础上的音乐本体分析”和“结语”四个方面对《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与分析,重点在中间两个方面。“涉及作品精神、情感内涵的几个因素”从宏观的文化视角论述了作品与“青年波兰”诗歌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作品所蕴含的“东方”因素,以及作品通过印象主义与晚期浪漫主义美学观念的融合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矛盾的情感世界。“基于风格考察基础上的音乐本体分析”是以对音乐风格的考察为基础的技术性分析,表层的作曲技法所反映出来的是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理念和深层的思想情感内涵,因而本文更多的是从风格的角度去剖析作曲家所使用的作曲技术手段:无拘无束的曲式结构、节奏速度体现出来的是诗一般的自由气息;阿拉伯纹样风格的小提琴高音旋律,以及两个异域风情段落散发出来的是神秘的“东方”韵味;20世纪的现代和声语汇、印象主义与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配器手法,以及纤细迷人与抒情宽广的旋律特性表达出来的是飘逸幻想与热烈激情的融合。“结语”评述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20世纪初所占有的地位。这部作品以其多种风格的融合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飘逸的幻想与热烈的激情,以及富于创造性的、新颖的音乐语言,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很强的艺术魅力,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至今仍备受青睐的原因。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治疗颇为棘手,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缺乏治疗CP理想的中药制剂。因此,探索CP的发病机制和开发研制针对CP的有效中成药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角度研究针刺、艾灸和中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为进一步扩展这几种疗
软件需求管理及其工具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与开发课题。国内外的软件组织普遍需要采用适用的需求管理工具。现有的需求管理工具可以自动地对需求进行管理和跟踪,提高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经济和科技为特征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造就人才的系统工程,教育的发展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
目前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面临着不被重视、课时少、教师消极懈怠等种种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出现在学校的课程安排,评价体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等方面。这些情
背景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患,其发生率占绝经前妇女的5%~10%,表现为雄激素过多(hyperandrogenism,HA)、慢性不排卵和多囊
流程再造理论的提出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该理论的出现虽然才短短十几年时间,但已经在企业管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世界范围内的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的探究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60例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
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本病症状复杂,病程较长,易于复发。目前,由于尿道炎发病率日益增高及尿道炎的失治、误治而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也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