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的独流镇凭借运河沿线的交通优势以及漕运制度的便利条件,逐步形成以工商业为主的商贸集镇。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等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独流镇的工商业发展迅速。作为运河沿岸的大型市镇,独流镇在近代的境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独流镇的工商业发展为线索,重点论述独流镇自天津开埠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变迁。通过探究工商业发展对其市镇规模、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分析独流市镇兴衰的内外因素,并探索独流市镇的近代化水平。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历史时期的独流镇,从市镇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水运河道特点,分析独流工商业兴起的原因,并梳理了独流镇由宋至清前期的整个发展历程。第二章从1860年开始,清末因黄河决口运河再次断流,漕运改走海运,与此同时天津开埠,独流镇由漕运码头转变为天津经济腹地的商品集散地,给独流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近代市场贸易网络的形成,独流镇通过独流烧锅、独流老醋以及蒲苇编织品等几种地方特色产品,逐步成为以生产一种或几种商品为主的专业化市场,并着重强调铁路、公路等新式交通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第三章讲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华北地区爆发了直奉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在此过程中独流镇受到严重冲击,当地的人口出现快速流失,工商业逐步衰落,市镇也日益萧条。第四章则谈及在繁荣的工商业的带动作用下,清末民初的独流镇已完全商业化,商店铺号遍布街市上几条主要大街。作为商业市镇,独流商人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而清末商会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社会主导地位,当地商人们也乐于负起责任,并推动发展了地方新式教育和慈善救助事业。作为传统的运河集镇,独流镇在近代受天津开埠影响逐渐卷入新形成的华北市场贸易体系,市镇也逐渐出现近代化特点,但是独流市镇的近代化缺少内在的推动力,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过程。民国初年,独流镇发展为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专业性市场,但受制于市镇的资金和人口规模,独流镇的工商业基础很难抵御后续接连不断的战乱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