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自身存在的限制因子是阻碍耕地质量提升的关键,识别影响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子及其分布状况,是科学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提高整治效率的基础。本文以2015年耕地质量分等为基础,以宝鸡市为研究区,在分析耕地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宝鸡市耕地现状;以耕地图斑为研究单元,通过“自然等-提等潜力”模型分析主导限制因子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确定限制因子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划分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分区,最终结合研究区限制因子的分布特征提出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宝鸡市耕地质量限制因子共有12种,其中包括8种单因素限制型和4种组合因子限制型。 宝鸡市耕地质量限制因子以单因子限制型为主,单因子限制型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4.65%,组合因子限制型占比为5.35%。单项限制因子包括土层限制、灌溉限制、有机质限制等。组合限制因子包括土层-灌溉限制、土层-侵蚀限制、有机质-坡度限制和剖面-灌溉限制。 渭北黄土旱塬区的陇县、千阳县和麟游县以侵蚀限制和土层限制为主;关中渭河平原区的陈仓区、金台区和扶风县等4县3区以土层限制、灌溉限制和有机质限制为主;位于陕南秦巴中高山区的太白县和凤县以土层限制为主。 高等地限制因子主要为有机质限制和土层限制;中等地限制因子主要为土层限制、灌溉限制和坡度限制;低等地限制因子主要为侵蚀限制、土层限制和坡度限制。 (2)宝鸡市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集聚特点。 宝鸡市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提升潜力较低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水热条件好,气候温和湿润的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包括凤翔县、陈仓区的东部以及扶风县、眉县的北部地区;提升潜力中等水平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陇县、金台区、渭滨区的北部;提升潜力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陇县、千阳县、麟游县、以及陈仓区的西部地区。 (3)宝鸡市有334个行政村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呈“HH”型分布,可以将该区域的耕地优先划入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根据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分析结果,耕地质量提升Ⅰ级区包括334个行政村,占比为19.43%;耕地质量提升潜力Ⅱ级区包括97个行政村,占比为5.64%;耕地质量提升潜力Ⅲ级区包括359个行政村,占比为20.88%;耕地质量提升潜力Ⅳ级区包括929个行政村,占比为54.04%。其中Ⅰ级区内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较高且呈“HH”型分布,建议加大土地整治工程力度,有利于提高区域耕地质量整体水平。 (4)根据限制因子的分布特征,宝鸡市耕地质量提升措施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点。 土层限制、有机质限制和灌溉限制在全市广泛分布,共占宝鸡市耕地总面积的66.11%,因此,宝鸡市应以耕作土地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灌溉条件的改良为主。此外,渭北黄土旱塬区的陇县、千阳县和麟游县还应加强对土壤侵蚀的改良,陕南秦巴中高山区的太白县和凤县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岩石露头度和地形坡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