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自200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和2010年墨西哥坎昆气候谈判会议以来,“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气候变化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正在如火如荼的向低碳方向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更是首当其冲。然而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是各国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河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方法,并采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分解法对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进而探讨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提出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波动中持续提高。从1990年到2009年的分析评价结果来看,河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在这20年间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在波动中不断上升的。2007年河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为67.15,进入“中碳经济”发展阶段。此后,河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高。
(2)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由核心区向外围区各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开始降低;京广铁路线以西,沿陇海铁路线的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009年河南省各地级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比2005年小;各别城市如安阳市、平顶山市由于钢铁、煤炭等高耗能行业的存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
(3)影响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中间需求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中间需求效应对碳减排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对河南省碳排放的SDA分解结果,由于中间需求效应的变化,在1992-1997年、1997-2002年的这两个时间段内河南省的碳排放分别减少了134.94万吨和5664.82万吨,说明在1992-1997年、1997-2002年之间中间需求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在2002-2007年河南省的碳排放增加了11354.00万吨,说明中间需求效应对碳减排起到了负向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特别是在2002-2007年期间很多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增大的原因。技术效应是指利用技术手段使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河南省的碳排放由于技术效应1992-1997年减少了8155.25万吨,1997-2002年减少了503.07万吨,2002-2007年减少了14035.00万吨。因此技术效应对河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最终需求效应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导致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最终需求效应的影响,河南省的碳排放1992-1997年增加了10909万吨,1997-2002年增加了11800.01万吨,1997-2002年增加了23624.57万吨。因此最终需求效应的增加,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增长有重要的贡献,对河南省碳减排乃至低碳经济发展具有负向的抑制作用。
(4)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最终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中探讨。其中,资源环境压力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保障,改善居民消费方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保护环境、增加碳汇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技术进步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各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5)河南省应在熟悉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构建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省实际的低碳政策体系。本文提出了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如下对策与建议:①加快低碳经济的立法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②利用市场机制征收碳税、制订碳价,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来促进减排;③在保证最终需求的条件下优化产业结构。④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