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失业率高企,为摆脱衰退,尽快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美国自2008年11月以来,已经先后采取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金融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研究清楚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长远时期内的稳定增长就变得十分必要。  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和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NOEM),本文先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美国的政策实践以及溢出效应的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随后对这种溢出效应做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结论,最后根据这些结论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未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具体而言,本文可以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文献研究进行整理;第二部分概括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特征、产生背景以及操作历史;第三部分对M-F模型和NOEM模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了说明;第四部分基于M-F模型对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了溢出效应的可能表现;第五章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通过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用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到第五部分的结论:(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正向效应,其中货币渠道影响作用要大于利率渠道;(2)对我国产出有负向影响,其中货币渠道影响要远远大于利率渠道的影响;(3)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有副作用;(4)对我国广义货币存量也有正向效应,破坏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其中汇率渠道影响最大,货币渠道次之,利率渠道最弱。  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相结合以控制通货膨胀,财政补贴等方式保护进出口企业,以及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等方式减少汇率冲击等。随着美国经济好转,QE开始逐步退出,QE的退出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新一轮冲击,这种冲击效应也将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其他文献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抵押贷款价格上升到峰值,然后在2007年急剧下降,导致抵押贷款市场和整个经济陷入萧条。那时,关联储已经使用降低名义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五部委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该业务主体之一的国内商业银行可以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银
产业的空间演进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横向扩大,从而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产业链角度来讲,产业空间演进就是产业链上的各节点在空间上的优化和再配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