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舞蹈中的身体语言因民俗语境而有意义,在特定情境中的舞蹈文本是文化的记忆与体现。舞蹈的身体语言投射着地方的宇宙观、价值观、制度秩序、生计方式、审美观等知识体系。因此笔者通过“姊妹节”中的“踩鼓”考察,将踩鼓纳入到更广泛的语境中进行诠释,提取舞段、舞句、动作、节奏及服饰等形态特征和动作样式;分析踩鼓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信仰体系、仪式行为等文化的表征与展现,并从女性角色的角度,阐释苗族女性踩鼓行为的象征性和女性在苗族婚恋观中的价值体现和取向。
在研究方法论上,运用人类学、美学、民俗学、舞蹈学等相关理论,一方面强调踩鼓的整体性描述和语境化诠释,分析踩鼓舞段、舞句、动作特质及身体运动方式;另一方面分析踩鼓动作背后蕴藏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女性踩鼓行为在地方婚恋观中的象征意义。
本文由绪论和三个章节所构成,绪论:论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踩鼓展演的节日情境--“姊妹节”的传统寓意,以及踩鼓活动的形式与传播;第二章:考察踩鼓形态中的鼓点、舞段、动作及服饰,并解读踩鼓形态的社会意义;第三章:阐释苗族女性踩鼓行为的象征性。
笔者通过踩鼓活动的田野考察,且从舞蹈本体出发,解读踩鼓活动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笔者从尊重地方性知识与文化逻辑中,从“主位”和“客位”相结合的视角,用“深描”的方法来阐释踩鼓活动的社会功能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