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作为同时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历史遗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山西省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价值最高的区域,而且遗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能够反映晋商文化、军事文化、农耕文明等历史文化特色。但是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性与历史性逐步瓦解,并遭到建设性地破坏。为此,本文采用空间层次分析、文化地理特征识别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从省域层面对山西省传统村落进行研究,以明确全省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保护现状,识别与评价其文化地理特征,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主要研究结果有:(1)山西省传统村落的数量分布在市域、县域、文化区尺度上都存在不均衡性;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主要集中在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晋北的应县-浑源、临汾的洪洞-翼城以及平定5大区域;但是集聚区内部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以及平定的保护现状较好,这为传统村落集群性保护措施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从形成时间角度而言,49.1%的传统村落始建于元代之前,历史性较强。(2)基于文化是可持续发展关键的视角,依据传统村落文化地理特征识别流程,采用自上而下空间层次叠加与自下而上信息提取的方式,对影响传统村落形成与发展的人文、自然、历史文化等要素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识别,依据典型文化特色将传统村落划分为关隘军事、红色革命、商业、传统技艺、传统建筑、农牧交错以及传统农耕七大文化类型,并结合文化区图形成山西省传统村落文化地理特征区域图。之后,对各个文化地理特征区域进行详细的特征化描述,从而为传统村落文化地理特征评价的开展奠定基础。(3)运用文化地理特征评价方法,对山西省传统村落的文化多样性水平、主导文化类型、破碎化程度以及知名程度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的文化类型丰富、品质好、知名度高,以传统农耕文化型村落为主导;其中,河东农耕区在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传统村落的文化地理特征区域在空间格局上遭到了高度破坏;此外,从文化复杂性、受干扰程度以及传统村落的密集程度、历史性、保护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的对传统村落的文化地理特征进行评价,从而利于在传统村落的规划、管理中突出重点的保护区域,形成集群保护态势。(4)在文化地理特征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原真性、分类保护、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分级分类保护策略。将空间相邻、文化相连、景观相依的传统村落进行组合,采取集群性保护策略,并在保护中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培育民间建设力量。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全面地掌握了山西省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对传统村落的文化地理特征进行了初步识别与评价,形成了较为系统综合的认识,据此提出的保护策略,可为省域层面传统村落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