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吸引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因为社会保障的不足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孩子无法被带着一起生活,因而成为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化”“普遍化”,农村留守儿童也自然被“规模化”“普遍化”。儿童,生活难自理、心智不成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是纯粹的“消费者”,其生存和成长完全依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农村留守儿童也不能例外,而且因为长期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更高、要求更强烈。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进行系统研究,既关系到数以千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祖国的长远建设。笔者通过在巴中市的调查走访,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极不健全:家庭的支持普遍是重养轻育,只注重留守儿童“吃饱穿暖有学上”,而轻视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道德养成,特别是心理问题;学校的支持由于受财力、人力、物力的限制,明显存在重智轻德、食品质量难保、情感支持不足等现象;政府的支持是注重形式轻于效果,实际意义不大;社会其他方面的支持尚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和办法。如此残缺不齐的社会支持系统,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和安全问题产生。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失助、学习失趣、心理失衡、行为失范、安全失保的现象,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一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快经济建设、改革户籍壁垒、加大教育投入、抓好营养计划、净化社会风气;二是学校要肩负重任,注重师德师风、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校风校纪、丰富课余生活;三是家庭要找准切入点,转变养育观念、增进情感交流;四是社会其他方面要主动介入,营造舆论氛围、强化志愿者服务、各方积极参与。从而,共同努力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加快完善和优化,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