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神经碎片联合神经营养素-3(NT-3)诱导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作用,为临床遇到的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病人探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大鼠40只(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0g左右,抓阉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行盐酸氯胺酮腹腔麻醉后,于大鼠左股后外侧作纵行切口,自肌间隙进入并显露坐骨神经约2.5cm,于梨状肌下缘3mm处切取长约6mm的坐骨神经干,任其自然回缩,制备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四周后分别对四组进行实验。A组生理盐水组:切除神经断端增生膨大的神经瘤,在手术显微镜下以9/0无创缝合线均匀缝合神经外膜及导管管壁,使导管内的神经断端相距10mm,于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中注入0.1ml生理盐水。B组神经营养素-3(NT-3)组:同样处理神经断端,导管内注入0.1ml神经营养素-3(10ug/ml);C组神经片段+神经营养素-3组:切取两断端增生膨大的神经瘤,显微镜下剥离外膜组织,将其切碎至lmmxlmmx lmm大小,取适量片段填充神经导管,9/0无创缝线缝合管壁与神经外膜后于导管内注入0.1ml神经营养素-3(10ug/ml)。D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切除神经瘤至肉眼观正常神经,取前足胫神经以9/0缝线吻合两断端。术后分笼饲养。结果实验用大鼠40只,皆进入结果分析。大体观察:陈旧性模型制备后2周内各组大鼠实验侧足趾均呈并拢状不能着地行走,并出现不同程度肿胀,无溃疡形成。第3周各组均出现足部溃疡,手术切口愈合尚好,缝线脱落。至第4周a、d组各两只及b、c组各一只大鼠出现掉趾。第二次术后8周,自体神经移植组和神经碎片+NT-3组试验侧足趾均可着地,足部皮肤溃疡愈合(图9),跛行改善,腓肠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其中,自体神经移植组可引出展趾反射;NT-3组和生理盐水组的足趾不能落地行走,且肌肉萎缩相当明显,无展趾反射。第二次术后术后12周时,自体神经移植组和神经碎片+NT-3组无论是展趾反射还是腓肠肌形态观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足母)趾外展,展趾反射较灵敏;NT-3组及生理盐水组的足趾可落地行走,但展趾反射未引出,并且腓肠肌萎缩显著及足部皮肤溃疡不愈合。第二次术后12周神经外膜形成完整,可见NT-3组内神经纤维较神经碎片+NT-3组内再生神经直径细,神经碎片+NT-3组再生神经排列较规则,无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自体神经移植组可见移植段神经张力可,活动度无异常,形态学观察与正常神经无显著差异,其吻合口平滑,并未见周围组织与其粘连。生理盐水组外观上见吻合口膨隆,与周围较多结缔组织粘连,再生神经组织迂曲、增生。于第二次手术后12周,行肌电图检查、测小腿三头肌湿重、再生神经纤维行组织学病理切片并分析图像,各检测项目数据以SPSS16.0进行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后示:各组恢复程度均好于生理盐水组,其中神经碎片+NT-3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NT-3组P<0.05,而二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神经瘤加工后的神经碎片联合NT-3作为桥接神经导管内的填充物能够促进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2)积极进行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