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了2002年至2008年的大宗交易数据,并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宗交易的价格效应。与历史上的研究不同,本文将分析拓展到大宗交易前的价格效应。本文主要基于三种分类样本:根据tick rule分成买入型和卖出型大宗交易;根据时间分为熊市和牛市;根据交易量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大宗交易,来分别研究大宗交易前后的异常收益情况。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异常交易量的情况。通过对交易前后异常收益和异常交易量的探讨,我们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首先,本文发现大宗交易后价格变动方向与国外研究得到的价格方向不对称性是相反的,但不显著。同时,我们基本证实了国外研究关于交易后价格变动幅度不对称的结论:买入型大宗交易的价格变动幅度大于卖出型大宗交易。然而,本文发现交易后价格变动幅度的不对称性与历史价格表现有关,这种不对称性在牛市出现反转,这与Saar(2001)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本文首次证实了Saar(2001)的理论结果。
其次,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宗交易前的股价变动情况。我们发现买入型大宗交易在交易前有显著的负异常收益,卖出型大宗交易在交易前有显著的正异常收益。这与信息泄露假设相反,而与市场操纵假设是相一致的。同时,异常交易量的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关于大宗交易前可能存在市场操纵的假设。而且大宗交易前的股价变动情况与市场状况相关:在牛市期间,只有买入型交易在交易前有显著价格变动,而且价格变动方向与操纵假设一致;而在熊市期间,只有卖出型交易在交易前存在显著的价格变动,价格变动方向也与操纵假设一致。因而,本文关于大宗交易前价格效应的实证结果为中国证券市场提出了一些新的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