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医学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分析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究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护理人员提供针对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的理论依据,以达到提高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用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希望水平量表,采用的是赵海平翻译成中文版的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用于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状况。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MOS SF-36),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普适性量表,用于测定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住院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8份,有效率为98.33%。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1.住院脑卒中患者希望平均分为35.443.64,处于中等至高等水平,44.07%的患者为高等希望水平,58.93%的患者为中等希望水平。2.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面对”,采用最少的应对方式是“屈服”,但与常模相比,使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的较多。3.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低;患者的希望总水平与生活总质量呈正相关,“屈服”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希望总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患者越采用“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越低。4.受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住院脑卒中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差,希望水平、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希望水平高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屈服”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此外,家庭月收入水平和患者受教育水平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士应该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避免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利用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不同,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案,也为拓展连续护理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