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2001年有胰腺癌新发病例29200例,约有28900人因胰腺癌而死亡,其发病率已超过胃癌。胰腺癌的死亡率在美国和日本均已占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上海市2000年男女胰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6.0/10万和5.5/10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了50%。数十年来,尽管胰腺病工作者致力于胰腺癌的研究,但该顽疾的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与生存率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胰腺癌不易早期诊断,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已失去了最佳治愈时机。对少数尚属早中期患者,施行治愈性手术治疗。既往手术切除率仅为10%~20%;同时其恶性程度高,肝脏、淋巴结转移率高,对放、化疗又不敏感,术后5年生存率从3%到5%不等,故被称为“癌中之王”和“二十一世纪的癌”。通过胰腺癌发病分子机制的广泛、深入研究,寻求易感性标记物与早期诊断特异性标记物等是有效防治胰腺癌,改善预后的关键。 在分子水平上,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基因表达的改变,即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所致。胰腺癌的浸润转移与转移抑制基因失活有关。目前已发现与胰腺癌有关的癌基因包括ras基因(K-ras和N-ras),Cer-bB基因(Cer-bB1和Cer-bB2),myc基因(C-myc),raf基因,met基因,DRα基因和ATT基因等。抑癌基因包括p53基因、RB基因、APC基因、DCC基因、p16基因等。转移抑制基因有nm23。 由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调控的结果,所以大量胰腺癌相关基因有待发现和进一步研究。随着人类基因组(HGP)计划的进展,基因芯片技术应运而生,使筛选大量的胰腺相关基因,成为可能。基因芯片技术是将大量的靶基因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检测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一次实验中可对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胰腺癌组织基因表达谱得研究,可以发现大量有表达差异的基因。通过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分析,可以推动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易感性标记物与早期诊断特异性标记物,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金钢、谭志军等以6例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