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金融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却出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货币、物价、产出三者之间出现反常关系,即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超过了物价与产出的增长之和,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之谜”。“超额货币”问题自提出以来,就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对于我国超额货币程度的测量,大多数学者仍采用基于货币交易方程式的测量方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建立以后虚拟经济的规模逐渐提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种形态及其互动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货币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在中国不再适用。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建立在供求均衡意义上的“货币滞存”法对中国1991年以后的超额货币程度进行了重新的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确实存在着超额货币,但是与之前学者测算的结果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对我国超额货币的原因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货币化、虚拟经济对我国超额货币都具有反向影响,而边际消费倾向对超额货币具有正向影响。文章的主体结构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指出本文的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之后对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第二部分给出了超额货币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于超额货币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超额货币程度的测量,将采用传统交易方程式测算的结果与本文采用货币滞存法测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第四部分是对我国超额货币的引致原因进行实证检验,从货币化假说、虚拟经济假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假说三个角度对超额货币的原因进行解释。第五部分对文章主要结论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