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到2011年,格非接连撰写并出版发行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长篇小说(合称“江南三部曲”)。运用别于传统之切入点,聚焦三个迥异时代,格非讨论了知识分子追寻乌托邦理想的实践过程,细腻的文笔准确地刻画出小说人物在追求“桃花源世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他们憧憬“桃源胜境”般乌托邦理想,付诸行动苦苦追寻而最终理想幻灭则展现出乌托邦对现世的意义。“江南三部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格非小说中对先锋的延续以及向传统回归的特点,贯穿小说始终的意象世界将革命者追梦的心旅历程生动化、艺术化,其中的自然意象体现出作者细腻的笔触,将“桃花源”中花雨世界与幽闭性空间展露无遗,给桃花源世界增添无限美感和神秘性。本文以格非“江南三部曲”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小说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分析,深入挖掘小说中不同时期人物的理想、实践及心理的变化并逐一分析其乌托邦理想失败的原因,以此探寻乌托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文章深入解读三部曲中“桃源世界”的蜕变与幻灭,体现出小说不同的价值。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详细论述“乌托邦”、“桃花源”的概念与内涵,通过探讨“现代桃源”理想的特征与西方乌托邦理想的差异,逐步体现“江南三部曲”中的乌托邦式理想的构建与独特性。第二章主要从自然与社会意象角度分析“江南三部曲”中的意象世界。作者运用意象叙事技巧,巧妙的将意象世界与人物心理世界连接在一起,从侧面反映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对“桃源愿景”的影响。借助意象世界,格非细微地展现出革命家族的内心转变及其悲情命运,在揭示乌托邦思想的进化史中警醒世人,勿忘已逝去的革命信仰。第三章主要以桃源梦为出发点,探讨不同时代背景下桃源梦从衰微走向幻灭的原因,并深度分析桃源理想对时代的永恒意义,呼唤桃源理想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