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NF及BMPR1A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BDNF、BMPR1A在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研究BDNF、BMPR1A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探讨BDNF、BMPR1A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HCC组织50例和癌旁组织30例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对BDNF、 BMPR1A进行染色查看表达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及随访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DNF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00%(37/50),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5/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4.71,P<0.01);BMPR1A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00%(32/50)、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33%(4/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P<0.01)。2.BDNF在HCC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肝硬化、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AFP)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HCC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MPR1A在HCC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肝硬化、门静脉癌栓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在HCC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结果显示BDNF表达阴性和阳性的病人,其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3.872土3.899)月和(18.729土2.958)月,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DNF表达阴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7.77%和44.44%;表达阳性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和25%,两组1,3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MPRIA表达阴性和阳性的病人,其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981土2.992)月和(20.548土2.522)月,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MPRIA表达阴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2%和36.36%;表达阳性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16.67%,两组1,3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化、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BDNF、BMPR1A与预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化、肿瘤大小、BDNF、BMPR1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1. BDNF、BMPR1A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2. BDNF与HCC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BMPR1A与HCC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提示它们的高表达可能与HCC的进展和转移相关。3. BDNF、BMPR1A表达阳性的HCC患者比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BDNF、BMPR1A的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它们有可能作为预测HCC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其他文献
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了解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影响这些格局的环境因子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理解不是一种复制行为,而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文章基于哲学诠释学的理解观,对以“理解”为核心的阅读推广活动展开探讨。从前理解、视域融合、效果历史意识等哲学诠释学概念入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现状、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家庭环境情况。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分析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收入、文
尽管当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美国依然是全球的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国际社会也是首屈一指,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一些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内容、标准、
报纸
C1orf10(Chromosome1open reading frame10)是表皮分化复合物融合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位于染色体1q21区段,由3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95氨基酸,C1orf10蛋白的N端含一个Ca2+结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