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BDNF、BMPR1A在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研究BDNF、BMPR1A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探讨BDNF、BMPR1A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HCC组织50例和癌旁组织30例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对BDNF、 BMPR1A进行染色查看表达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及随访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DNF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00%(37/50),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5/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4.71,P<0.01);BMPR1A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00%(32/50)、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33%(4/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P<0.01)。2.BDNF在HCC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肝硬化、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AFP)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HCC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MPR1A在HCC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肝硬化、门静脉癌栓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在HCC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结果显示BDNF表达阴性和阳性的病人,其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3.872土3.899)月和(18.729土2.958)月,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DNF表达阴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7.77%和44.44%;表达阳性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和25%,两组1,3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MPRIA表达阴性和阳性的病人,其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981土2.992)月和(20.548土2.522)月,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MPRIA表达阴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2%和36.36%;表达阳性性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16.67%,两组1,3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化、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BDNF、BMPR1A与预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化、肿瘤大小、BDNF、BMPR1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1. BDNF、BMPR1A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2. BDNF与HCC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BMPR1A与HCC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肝内或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提示它们的高表达可能与HCC的进展和转移相关。3. BDNF、BMPR1A表达阳性的HCC患者比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BDNF、BMPR1A的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它们有可能作为预测HCC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