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引发了人们对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深度思考。本文基于Tiebout理论的均衡分析,尝试测度我国公共服务质量,验证我国城市中存在Tiebout的“用脚投票”理论,即人们根据公共服务质量偏好来选择自己的居住地。据此,本文主要分析三个问题:第一,综述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和人口流动的发展历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我国282个地级市的公共服务质量综合指标的得分。第二,梳理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第三,考虑公共服务质量的结构差异、区域差异和城市规模差异,运用系统GMM回归法对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背景下公共服务质量如何影响人口流动。在理论层面,本文对Tiebout理论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当居民对整体公共服务质量消费的边际收益总和等于公共服务供给的边际成本总和时,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均衡解实现,社区实现了最佳人口规模和最佳公共服务供给,其本质就是居民的自由流动来实现自己对公共服务质量的需求。然后,分别从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不同区域和不同城市规模这三个层面,对国内公共服务质量不均等对人口流动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分析,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在实证层面,本文利用2012—2016年的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了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与人口流动的关系,计量研究表明:第一,全国层面上,总体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存在正向影响,我国存在“用脚投票”理论;第二,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中,教育服务质量、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均存在正向效应,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存在负效应,文化服务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正向影响程度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并且在每一地区各类型的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第四,在不同城市规模间,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当城市规模在100-500万人口时,影响程度最大,一旦突破临界点时,较大的城市规模对人口吸纳效应低于较小的城市规模。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论相对应,说明我国居民选择流向某个城市,越来越多的考虑公共服务质量这一因素,而不仅仅是考虑更高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因此,本文认为政策制定者应该重视公共服务质量均等化对人口空间分布均匀化的重要作用,运用各地区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影响的敏感度差异并结合自己所处地区的实情采取对应的措施,对人口流动的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