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由于其广泛使用及难以降解、易于富集的特性,双酚类化合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同时,作为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类化合物对生物体潜在的毒性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双酚A(Bisphenol A,BPA)的限制使用,作为替代物的双酚AF(Bisphenol AF,BPAF)被广泛应用于氟化橡胶、食品包装、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已有研究表明,BPAF具有比BPA更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对雄性成年大鼠的暴露实验发现BPAF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效应。青春期前大鼠因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尚未发育成熟,体内性激素水平较低,对外源的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更加敏感。BPAF对青春期前雄性大鼠的毒性效应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实验采用交叉哺乳模型,在孕期和哺乳期分别对雌性SD大鼠进行连续17天BPAF(暴露剂量为100 mg/kg/d)灌胃暴露,初步探讨BPAF通过子宫暴露和母乳暴露对青春期前雄性仔鼠睾丸的毒性效应及其它潜在的毒性效应。实验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BPAF直接灌胃导致母鼠体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母乳暴露BPAF导致青春期前雄性大鼠体重显著降低。2.BPAF的子宫和母乳双重暴露导致青春期前雄性大鼠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睾丸中与胆固醇转运、睾酮合成相关的多种基因(SR-B1,StAR, 3β-HSD,CYP17a,17β-HSD)表达也均显著上调,表明BPAF对青春期前雄性大鼠有一定程度的促雄激素活性,通过刺激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睾酮的合成与分泌。同时,青春期前雄性大鼠苗勒氏管抑制素(AMH)和抑制素B(INHB)的上调暗示BPAF可能干扰睾丸的发育和功能。3.与对照组相比,BPAF的子宫和母乳双重暴露导致青春期前雄性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睾丸中与脂质转运、分解和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表明BPAF可能干扰睾丸的脂代谢。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s)及其下游基因表达上调,说明PPAR在BPAF干扰脂代谢作用发挥重要作用。4.子宫暴露BPAF导致青春期前雄性大鼠血清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氨酸水平显著升高,说明BPAF可能干扰甲状腺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具有潜在的甲状腺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