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难如麻”,“矿工的生命几何”,铺天盖地的报道与解读似乎早已使世人麻木,似乎死亡和危险是穷人的宿命。矿难只是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和谐的一个缩影。本文再次以矿难为题,但绝不局限于矿难本身,而是对包括矿工在内的穷人命运的一次初步的考察,旨在唤起世人对支撑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底层穷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矿山就像一个“名利场”。面对经济的迅猛增长、利润的滚滚而来和矿难的不断发生,各方利益主体——政府官员、监管者、投资人、矿工、死难者家属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基于自身利益做出各自的理性权衡。博弈导致均衡,而矿难恰是均衡的表象。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个经济上高度依赖矿产资源的微观经济体的深入剖析,探求案例背后本质的必然的逻辑和内在矛盾,寻找矿难均衡成立的条件,进而通过调整这些条件,使之向有利均衡转化。
本文包括五章。
第1章是导论,主要交待写作的缘由,回顾已有的文献,概述本文的研究视角、方法与结构安排,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是案例介绍,在对锰矿之乡这个微观经济体进行整体性描述的基础上,把描述的重点聚焦在当地赖以生存的锰矿经济和矿山安全生产问题上。本章分三部分,分别详述当地政府官员在特定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背景之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安全生产等方面是如何权衡利弊的;矿山企业的历史、现状与制度沿革,尤其是安全生产状况;矿山的投资人和管理者如何在安全与生产之间作出抉择和权衡的;当地老百姓的生存困境与现实选择。
第3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透过问题的表象及于事件的本质,理清锰矿业相关利益主体互动与博弈的内在逻辑与相关外生变量,建立地方官员、矿主和矿工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函数,求出各自的最优选择,并找到三者利益一致的均衡解。
第4章也是本文的重要章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对均衡解的性质作经验和统计学上的验证,包括案例的简短回顾、简单的博弈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包括样本来源真实性与随机性的详尽介绍、模型的建立与结果评论。
第5章提出打破不利均衡的策略,包括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绩激励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矿权市场、完善劳工市场、加强职业安全管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