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21年创刊以来,《新蜀报》一直坚持传播进步思想,是重庆早期的优秀民营报刊。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同时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新闻中心。在抗战的特殊时期,《新蜀报》报人恪守新闻理想,以笔为枪,及时传递战情战况,为抗战大后方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研究以《新蜀报》为对象,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将《新蜀报》放置于抗战时期重庆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章将《新蜀报》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解析:传播外生态、传播原生态以及传播内生态。首先,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国家环境,战时陪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以及陪都新闻界环境三个方面去分析《新蜀报》的传播外生态。其次,从报纸的创刊背景、办报宗旨、编辑队伍、版面设置、特色栏目五个方面去厘清《新蜀报》的传播原生态。第三,本文着重选取“卢沟桥事变”、“迁都重庆”、“重庆大轰炸”、“抗战胜利”、“重庆谈判”五个抗战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相关报道文本,研究《新蜀报》的传播内生态。最后,总结出《新蜀报》对战时宣传的贡献为:一是战情战况的解读者,二是爱国运动的号召者,三是抗战文化的宣传者,四是政府工作的谏言者,五是读者心灵的慰藉者。《新蜀报》作为一家民营报刊,既不依附于国民政府,也不依附于共产党,而是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心系国家民族命运,及时传递各方消息,努力谏言献策,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抗战,成为了抗战时期重庆新闻界的中间力量。对抗战时期的《新蜀报》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重庆本土媒介研究进行些许补充,而且可以丰富一些抗战新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