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桕(Triadica sebifera(Linnaeus)Small.)叶色变化丰富,观赏价值高,是重要的秋色叶树种。本文以乌桕无性系为材料,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土壤类型,及土壤含水量来研究环境对入秋后的乌桕叶片色素、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叶色产生的影响,希望能为提高乌桕的观赏价值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两叶色不同的无性系(商城16、商城17)的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设山地红壤+全光照,山地红壤+50%遮阴,稻田土+全光照,稻田土+50%遮阴等土壤和光照组合的4种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进行,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均显著下降,而花色素苷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土壤类型、光照强度、土壤与光照互作效应在不同时期都对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中,山地红壤+全光照处理下的两品系,均在色素变化上表现最优,叶绿素a+b分别由1.52、1.28 mg/g降到0.75、0.09 mg/g,花色素苷含量达到60.21和6.38U/g,分别高于稻田土+50%遮阴6.47和1.34倍。因此在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种植于全光照和山地红壤的条件下更利于叶色的呈现。(2)水分胁迫设土壤含水量为80%(对照组)、65%(轻度胁迫)、50%(中度胁迫)、35%(重度胁迫)。结果表明,叶变红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在不同胁迫下均逐渐减少,花色素苷大幅升高,类胡萝卜素升高后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和PAL、POD活性呈波动变化,其中PAL与花色素苷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POD与叶绿素为显著负相关(P<0.05)。L*和b*值均大致先上升后下降,a*随叶色变红而变大,与花色素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试验结束时,中度和重度胁迫下的叶绿素降解量和花色素苷合成量最多,PAL和POD活性也最高,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但中度胁迫下的花色素苷积累更早,变色早。b*值与POD活性一样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增大,试验结束时,中度胁迫下的L*和a*均最高,叶色更明亮鲜艳;重度胁迫下b*值最高,并且地径和一级枝条数量都最小,生长状态较差,落叶也最早,观赏周期较短。因此在秋季乌桕叶色变化过程中,虽中度和重度胁迫都能促进叶色变化;但相较中度胁迫下的叶色变化会更早,且叶色更红艳亮丽,观赏周期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