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等并对目前就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客体传感材料引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来达到定向构建新型化学传感器的目的。第二章:分步合成了吡哆醛酰肼分子PAH、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及其复合材料PAH/ZIF-8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出PAH与ZIF-8的最佳反应条件为48h、40℃和pH=7。PAH/ZIF-8复合材料近似球形且平均直径约82 nm,其两种成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混合而是形成氢键和π-π堆积的作用。PAH/ZIF-8复合材料在354 nm的波长下激发能够在473 nm处产生发射光谱,通过热重曲线分析和荧光光谱工作曲线计算得到复合材料中PAH的质量分数为20%左右。此外,由于PAH能够与Cu2+形成配合物而使得复合物的荧光猝灭,同时PAH/ZIF-8比PAH具有更好的铜离子传感能力,表明PAH/ZIF-8复合材料是潜在的铜离子传感材料。第三章:探究了PAH/ZIF-8复合材料作为Cu2+传感材料的可能性,发现PAH/ZIF-8复合材料与Cu2+相互作用的最合适pH条件为11.0,通过荧光滴定曲线以及工作曲线计算得到PAH/ZIF-8对Cu2+的检出限为1.42 nmol,同时具有很高的离子选择性,随后对PAH/ZIF-8复合材料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以及细胞的荧光成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样品的Cu2+检测中,PAH/ZIF-8具有令人满意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生物细胞作用实验表明,复合材料的细胞膜通透性良好,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第四章:为了发展基于MOF材料的新型传感器制备的普适性方法,我们随后合成了水杨醛基罗丹明B腙,然后将其引入到ZIF-8得到RBS/ZIF-8复合材料,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不仅包含RBS和ZIF-8两种成分,而且RBS不影响ZIF-8的晶体结构的完整性。随后通过热分析曲线得到复合材料中水杨醛基罗丹明B腙的质量分数为29.3%,Cu2+能够与复合材料中的RBS形成配合物而引起紫外吸收强度减弱,通过紫外滴定实验计算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Cu2+的检出限为0.8μmol且对Cu2+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最后我们总结了有机分子与MOFs材料的主客体复合材料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在化学传感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