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a-miR167d和RPW8.1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稻瘟病是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针对稻瘟病抗性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 RNA及抗病基因(R基因)在调控稻瘟病的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十分必要深入研究mi RNA和R基因在稻瘟病抗性中的作用机制。在前期的实验中,我们通过对水稻感病材料和抗病单基因系材料接种稻瘟菌,鉴定了一批响应稻瘟菌侵染,而且在抗感不同的水稻材料中有表达差异的s RNA,Osa-mi R167d便是其中一个,但是Osa-mi R167d是否参与水稻抗病性及如何参与仍需要深入研究。此外,我们在水稻中异源表达拟南芥广谱抗病基因RPW8.1,能够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但RPW8.1介导的抗性机制是如何被调控的依然不清楚。因此,本文以水稻和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重点研究Osa-mi R167d和RPW8.1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机制。MiR167属于一类保守的miRNA,在前期的研究中,通过降解组测序及RACE实验,证明Osa-mi R167d共有7个靶基因,其中包含4个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基因。因此,在本实验中,首先我们对感病材料丽江新团黑谷(LTH)和抗病单基因系材料IRBLkm-Ts接种稻瘟菌,在接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并提取样品的总RNA,检测Osa-mi R167d在抗感水稻材料中,受稻瘟病菌侵染前后的表达模式,以便验证前期转录组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稻瘟病菌24 h及以后,Osa-mi R167d在抗病材料IRBLkm-Ts被显著抑制。而在接种稻瘟菌24 h的感病材料LTH中,Osami R167d的表达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说明Osa-mi R167d能够响应稻瘟菌侵染。因此,我们以籼稻kasalath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以35S为启动子,启动表达Osami R167d的载体。再以Kasalath为背景材料,获得过表达Osa-mi R167d的转基因水稻材料,并对阳性过表达水稻材料进行了初步的抗性鉴定。实验结果表明,Osami R167d过表达材料更感稻瘟病。在接种GFP标记的荧光菌Zhong-8-10-14(GZ8)后,我们发现Osa-mi R167d过表达材料中,GZ8的侵染速度相比于对照材料明显变快了,而且受稻瘟菌侵染,Osa-mi R167d过表达株系的防御相关基因和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材料,并且在叶片上稻瘟菌侵染的位置,很难发现有过氧化氢累积。此外,我们进一步测定了Osa-mi R167d过表达材料的JA含量,结果表明其J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材料。人工诱捕靶标是研究miRNA功能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通过与mi RNA的结合而抑制mi RNA对其靶基因的调控功能。因此,我们通过构建人工诱捕靶标来抑制Osa-mi R167d,减弱Osa-mi R167d对其靶基因的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明确Osa-mi R167d在水稻对稻瘟病抗性及调控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我们设计针对Osa-mi R167d的人工诱捕靶标MIM167d,并通过35S强启动子启动表达该序列。以Kasalath作为遗传转化的背景材料,获得阳性转基因水稻材料后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IM167d的水稻材料更抗稻瘟病,而且防御相关基因和细胞死亡相关基因在受稻瘟菌诱导的时候,其表达量相对于对照材料显著上调,叶片上稻瘟菌的侵入位置有大量的过氧化氢的累积,且J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材料。为了进一步明确Osa-miR167d是如何参与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免疫反应,我们对Osa-mi R167的靶基因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检测了其靶基因在抗感水稻材料接种稻瘟菌后的表达模式。实验结果表明,Osa-mi R167d的靶基因在抗感材料中都响应稻瘟病菌的侵染。查阅文献发现,ARF12作为Osa-mi R167d的靶基因,参与调控水稻Os GH3-2基因的表达,而过表达Os GH3-2的水稻材料更抗稻瘟病。我们实验中发现ARF25和ARF12在LTH材料接种稻瘟菌后,有相反的表达模式。因此,我们首先重点研究ARF12和ARF25两个靶基因。通过CRISPR/Cas9技术,我们在水稻材料Kasalath中分别敲除了ARF12和ARF25基因,获得纯合突变体材料并接种稻瘟菌进行抗性鉴定。和对照材料相比,arf12突变体更感稻瘟病,而arf25突变体对稻瘟病的抗性与对照相比并没有显著变化。综上所述,Osa-mi R167d通过调控其靶基因ARF12,进一步负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Osa-miR167d不仅参与调控水稻对稻瘟菌的免疫反应,而且还参与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过表达Osa-mi R167d导致水稻株高变矮,分蘖数减少,分蘖角度变大,叶片近叶尖端皱缩,叶鞘叶绿素含量升高,闭花受精,花丝、柱头和浆片发育异常,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少,生育期延长的生长发育表型;而过表达MIM167d也导致了水稻株高变矮,叶鞘叶绿素含量降低,花丝、柱头和浆片发育异常,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少的生长发育表型。综上所述,Osa-mi R167d参与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免疫反应,并参与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因此明确Osa-mi R167d在水稻中的功能有望为水稻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拟南芥广谱抗病基因RESISTANCE TO PORDERY MILDEW 8.1(RPW8.1)是在Ms-0生态型中克隆得到的,它编码一类非典型的R蛋白。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水稻中异源表达RPW8.1能够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当在拟南芥中使用RPW8.1自身启动子启动表达该基因的时候,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周围,并促进拟南芥对病原菌的广谱抗性。在Col-gl背景下,以PRW8.1的自身启动子表达该基因,得到的稳定转基因拟南芥株系R1Y4的叶片能够产生自发的细胞死亡,且增强了拟南芥抗病性。此外,通过酵母文库筛选,我们鉴定到了一个与RPW8.1互作的蛋白ACO4,该蛋白是乙烯合成途径的关键的ACC氧化酶。而且RPW8.1能够稳定ACO4蛋白,增加乙烯产量,并增强乙烯信号。但是,在R1Y4背景下突变ACO4,EIN2和EIN3 EIL1后,我们发现这些材料的细胞死亡及抗性相比于R1Y4都显著增强。相反的,在R1Y4背景下过表达EIN3后的材料的细胞死亡和抗性被显著抑制。此外,我们还发现R1Y4的自发性细胞死亡是局限性的,说明RPW8.1介导的细胞死亡及抗性是受严格的调控的,而乙烯信号很可能就是RPW8.1介导的免疫的严格调控因子。因为RPW8.1能够激活乙烯信号,且乙烯响应因子在乙烯信号转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尝试鉴定是否有乙烯响应因子能够调控RPW8.1表达,进而影响RPW8.1介导的细胞死亡及抗性。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我们筛选到了三个能够抑制RPW8.1表达的乙烯响应因子,分别是ERF6,ERF016和ORA59。随后的酵母单杂交及EMSA实验证明,ORA59能够绑定到RPR8.1的启动子的T/A-rich motif。此外,通过CRISPR/Cas9技术,在R1Y4背景下敲除ERF6,ERF016和ORA59后,这些突变体中RPW8.1的表达量都有所提高,且细胞死亡及抗性相比于对照有所增强。最后,我们对Col-gl和R1Y4两种材料,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检测ORA59和RPW8.1的表达情况,发现它们有协同表达的趋势。综上所述,我们鉴定到了RPW8.1介导的细胞死亡及抗性的调控因子,明确了拟南芥的生长与RPW8.1介导的免疫反应之间是如何平衡的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菌,该菌传染性强、治病率高,人和畜均可被感染,感染它后能够引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它的危害较大,主要损害人和畜的生殖系统。布病的传统检测方法,时间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当前快速检测技术要求。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工具。生物传感器构建过程中生物分子膜的固定是影响传感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分子定向固定技术可以克服生物分子在传感器表面的无序固定状态,
玉米的野生近缘种材料主要指玉蜀黍属的大刍草和摩擦禾属的摩擦禾,它们具有优质、抗病、抗虫、抗寒、耐涝、耐盐和多年生等多种优良特性,是玉米新材料创制和玉米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我们利用玉米、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和摩擦禾三物种,通过远缘杂交与多倍化,创制合成了玉米(M)-摩擦禾(T)-大刍草(P)异源多倍体系统(简称MTP系统)。该系统集合玉米、大刍草和摩擦禾三物种的基因组,集杂种优势和多倍化优势于一体
本文系统进行了“基于风味组学的茶叶香味与成分的映射关联评价研究”工作。即借鉴“组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分别对茶叶香气、滋味进行“多因子”感官评价和“多组分”化学成分“呈味”评价,并建立茶叶香气、滋味的感官品质因子与组分含量与配比之间的映射对应关系;通过关联性评价阐释茶叶“呈香、呈味”特征模式,并构建茶叶香气、滋味的“风味轮廓图”。本研究旨在丰富茶叶风味化学的相关内容;改进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建立感官
本论文首先通过动物试验,在生长中期草鱼蛋白需要量28%的日粮基础上降低2%蛋白后添加不同水平的酶解大豆蛋白,考察其对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其次,通过动物试验,研究了酶解大豆蛋白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抗氧化酶活和基因表达、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研究了酶解大豆蛋白效应物对草鱼肌管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索了酶解大豆蛋白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抗氧化
轮烷树状分子作为一类新型的高阶机械互锁分子,是将一个或多个轮烷基元引入到树状分子骨架中而形成的超分子拓扑结构。它兼具了树状分子的星型超支化三维结构和轮烷分子独特的运动性质,可用于构筑新型的超分子智能响应材料和集成人工分子机器体系,因此受到超分子化学家和材料化学家广泛的关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人们成功构筑了结构多样化的轮烷树状分子,并在诸如纳米反应器、基因传递、智能响应材料和人工光捕获系统等领域表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2n=2x=14,DD)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具有丰富的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二级资源。人工合成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2n=6x=42,AABBDD)是转育节节麦D基因组优异基因到普通小
籽粒灌浆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但影响灌浆的关键因子仍未完全阐明。丙酮酸激酶(PK)是糖酵解途径的一个关键限速酶,其催化底物PEP和产物丙酮酸是细胞内物质合成与代谢的重要前体。研究表明植物中丙酮酸激酶基因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如调控种子发育和贮藏物质合成、叶片中糖的代谢和茎中同化物的转运等。因此,进一步探究水稻PK基因的功能对完善水稻籽粒灌浆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前期获得一份T-DNA插入的
小麦占全球总谷物产量的30%左右,是人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品质与产量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主粮作物中微量营养素含量低或生物有效性利用度差,导致营养缺乏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同时,现代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成为培育“优质-高产”并举型小麦新品种的主要障碍。因此,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优质-高产”育种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与关键。野生二粒小麦是栽培小麦的四倍体祖先种,具
稻瘟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降低水稻的产量,威胁粮食生产安全。micro RNA(miRNA)是一类碱基长度在20-24的小分子RNA,miRNA在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发现过量表达miR156fhl-3p的人工模拟诱捕靶标(MIM156-3p)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而没有产量损失。首先,我们发现miR156fhl-3p在感病材料LTH和抗病单基因系IRBLkm-
芥酸是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已有研究发现其能显著降低陆生动物的生产性能。然而芥酸对水产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还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生长试验考察芥酸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结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血清D-乳酸含量、肠道紧密连接、肠道粘附连接、肠道氧化损伤和肠道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并确定生长中期草鱼饲料中芥酸的控制剂量;第二,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芥酸对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