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离不开农业部门的支持和转型,而农业部门的发展又与资本的动态积累密切相关:过低的资本收益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可能导致经济长时间陷于“发展陷阱”而停滞不前。因此,要实现农业经济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转变,必须重视资本机制的作用。资本机制的作用离不开金融机制的支持。1976年格莱明乡村银行开创了微型金融这一重要的金融制度安排,90年代以后它在全世界得到迅猛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这种令传统金融望而生畏的探索,通过对穷人和低收入群体等提供小额信贷、合作医保、助学贷款、微型保险及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等,从而达到减贫的效果,适应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和谐、民富的战略目标,成为当前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中热议的话题。本文以十二五规划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和谐、民富的战略目标为背景;以微型金融的发展能否促进农村收入增长为出发点;研究重心通过吸收农业经济资本化的相关理论,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定性、定量评估我国微型金融对农村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程度;研究落脚点为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全文结构按照逻辑路径层层展开:当前我国农村中微型金融发展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微型金融是否对农村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作用是否一样?针对目前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情况,短期、长期发展应该怎么布局?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试图探究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可行之路,并将之付诸于我国微型金融实践之中,更好、更有效地致力于服务农村居民,促进其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