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进入“新常态”,以往通过过度消耗资源、雇佣大量廉价劳动力以换取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不再有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党的十九大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各种产业的特性,需要发挥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以财政分权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安排的影响,财政分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充裕程度以及地方政府行为,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将财政分权制度纳入产业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中来,探究财政分权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内在机制。从我国当前处于经济新常态、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出发,并基于我国以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结合的财政体制特征,本文对财政分权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内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内在传导路径。文章围绕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升级这一核心研究主题,系统探讨了“在要素资源跨区域自由流动、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的经济背景下,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作为我国重要的财政体制安排,财政分权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处于不同产业结构层次的地区,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何种差异”、“将‘省直管县’改革作为刻画严格外生的强化分权的有效指标,其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又产生了何种影响”、“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链条有哪些”等问题,并得到以下基本结论: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由低分位点向高分位点移动,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即财政分权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这一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著;财政分权通过增加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以及促进金融发展而间接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全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导论。该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并据此指出论文的创新点。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该部分首先阐述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基础,财政分权理论具体包括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包括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其次对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已有文献的不足之处,给出简要的文献评述。第3章,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该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理论分析,二是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其中影响机理分析是在地方政府的选择性作用与功能性作用框架下,以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的选择性作用与功能性作用为出发点,将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创新效率以及金融发展等3个方面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对象进行内在机制分析。第4章,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来自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证据。该部分在已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首先立足于地区间产业结构升级空间依赖性、各地方政府分权空间相关性的典型事实,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升级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并将反映地区相似性的地理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以及经济距离权重矩阵分别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通过内生性处理、采用新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和新的产业结构升级度量指标等方式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最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特征,即对处于不同产业结构层次的地区而言,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何种差异。第5章,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为了克服因果效应推断中的内生性问题,该部分将“省直管县”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推断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因果效应。“省直管县”改革赋予直管县更多的财政收支权与经济自主权,强化了县级政府的分权程度,这一准自然实验为财政分权提供了严格外生指标。本章重点对双重差分的识别条件进行了检验,并且继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具体包括更改研究样本、更换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协变量的DID效应检验以及动态异质性因果效应检验等。第6章,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在已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该部分在地方政府的选择性作用与功能性作用框架下,以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的选择性作用与功能性作用为出发点,将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创新效率以及金融发展等3个方面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对象,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第7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部分内容是对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基于现有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就研究视角的创新而言,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特征进行研究。已有文献未考虑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特征,而本文则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了对处于不同产业结构层次的地区而言,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差异性。第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内在机制。本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试图从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创新效率以及金融发展等3个方面揭示财政分权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传导路径。就研究方法的创新而言,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关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省际之间产业结构的空间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考虑到财政分权制度带来的地方政府行为外溢性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因此有必要将地区间的空间依赖关系纳入模型中,本文正是借助空间计量模型以捕捉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所显示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的空间依赖和外溢性特征。第二,将“省直管县”改革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推断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因果效应,以克服因果效应推断中的内生性问题。已有文献计量模型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偏差,鉴于“省直管县”改革强化了县级政府的分权程度,因此本文将“省直管县”改革作为刻画严格外生的“强化分权”的有效指标进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