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声对于群体中建立和维持亲社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最近的研究直接用亲社会名声的概念探讨名声的亲社会效益,意在表明它能增加人际信任,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体现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尽管有研究探讨了亲社会行为的自我获益(物质获益和情绪获益两种形式)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到个体为了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即当前的诸多研究聚焦在“得”而缺乏“失”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上。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对损失比对获益的体验更敏感,并且随着偏离参照点距离的不断增大,边际价值在损失区间和获益区间都随之递减,即边际效用递减,那么,当个体面临不同的代价(失)时,亲社会行为的自我获益(得)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效应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就尤其值得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改编的助人事件为实验材料,在分别检验物质获益和情绪获益对亲社会名声影响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亲社会代价(行为代价和情绪代价)如何调节自我获益(物质获益和情绪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共8个实验研究。研究一旨在探讨亲社会代价如何调节物质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其中实验1探讨物质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基线研究),实验2探讨行为代价(实验2a金钱代价和实验2b时间代价)在物质获益和亲社会名声之间的调节作用,实验3探讨情绪代价在物质获益和亲社会名声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二旨在探讨亲社会代价如何调节情绪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其中实验4、实验5(5a和5b)、实验6的研究分别与研究一中的四个实验一致,不同的是研究二中探讨的是情绪获益而非物质获益。结果发现:(1)自我获益影响亲社会名声。个体在有物质获益时比无物质获益时的亲社会名声更低;在有情绪获益时比无情绪获益时的亲社会名声更高。(2)行为代价调节物质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而情绪代价并没有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行为代价越高,物质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越大,即有无物质获益时的亲社会名声差异更大。(3)情绪代价调节情绪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而行为代价中仅时间代价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情绪代价越低,情绪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越大,即有无情绪获益时的亲社会名声差异更大;时间代价越高,情绪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越大,即有无情绪获益时的亲社会名声差异更大。综上结果表明,人们在考量亲社会名声的效应时,不能只考虑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还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亲社会代价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以更好地在得失影响之间做出权衡和选择。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关于自我获益、亲社会代价与亲社会名声之间的多重模型,以期更好地帮助个体和组织了解在人际互动中人们对得失的评价态度,从而调整个体的行为和组织管理的策略,获得好名声,优化个体和组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