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概念最早在2012年11月被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于2015年被李克强总理提出。智能、协同、绿色等新兴生产方式革新了传统产业观念;网络众包、协同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兴生产模式的竞争优势逐步凸显;以互联网金融、商务、社交为代表的智能经济体形式颠覆重构传统产业价值链体系。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影响下,产业和行业间的跨界、融合、渗透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成为新常态、新模式。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协同、价值共享正在走向主流。因此,面对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应从整体、系统、联系等哲学视角对“互联网+”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进行辩证、系统、整体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同时做好其负面影响规避和防范。本文始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按照思维方式的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中介三要素分析法来对“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内涵、主要特性、现实意义和培育路径等进行研究分析,并始终将“互联网+”思维方式形成与发展放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分析。跨界思维、开放思维、数据思维、共享思维、平台思维是“互联网+”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联系、发展、矛盾等辩证法原理。本文共包含以下几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重点叙述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现状和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对“互联网+”思维方式研究的背景、现状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在对思维、思维方式等相关概念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思维主体、客体、中介的要素分析法,着重对思维、思维方式进行概念和特征分析,进而对“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内涵、主要特征进行阐述;第三章着重对“互联网+”思维方式中的跨界思维、开放思维、数据思维、共享思维和平台思维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进行阐述,提出要充分把握“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各大特征,方能运用好“互联网+”思维方式;第四章是基于对“互联网+”思维方式特征、具体表现的阐述,从经济创新、社会发展,以及系统政治意识、文化战略和价值体系等方面着重阐述,归纳得出“互联网+”思维方式的运用将会给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结构体系的重构。本章还对如何培育“互联网+”思维方式的路径进行阐述,提出稳固基础,革新观念、科学管理、营造氛围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