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它们将一些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我国集群企业在经历低成本、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我国作为发达国家最重要产业转移基地,应好好抓住新国际分工以及全球价值链转移的机遇,适时的进行国际化成长。因此,如何使我国集群企业在新的国际分工背景下进行国际化成长是我国学者和政府亟待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研究新国际分工以及集群企业国际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我国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评价体系模型,并以温州康奈鞋业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制约康奈鞋业国际化成长的因素,最后得出我国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对策措施。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新国际分工背景及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概述;第三章为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第四章为案例分析:浙江温州集群企业康奈鞋业国际化成长水平评价与分析;第五章为新国际分工背景下提高我国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水平的对策措施;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康奈鞋业国际化成长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温州鞋业集群以及康奈鞋业国际化成长的程度较低,这与我国产业集群与集群企业的国际化成长现状相符合,本文在该分析基础上,从政府、产业集群以及企业自身三个角度出发,对促使我国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使“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逐渐地由“引进来”到慢慢“走出去”,由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逐渐向价值链的两端爬升,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