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论荀子之儒学思想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学巨匠,稷下学宫“最为老师”。“道”、“学”、“政”三位一体是《荀子》儒学思想的基本结构,本文以其“学”论为出发点来对《荀子》之“道”论、“政”论等儒学思想展开演绎。在丰富的诸子学和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荀子对孔孟所创造的儒家内部“学”统进行了基于现实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构建了一套完整而切实可行的“学”论。人之“性恶”故须通过学习礼义而积善成德,这一学习过程是感官和心知的相互发用,然心常所有蔽,故须解蔽以求知,此中之关键在于保持心之“虚壹而静”。荀子致力于社会动乱的治理,主张不慕于天而推重人事,他基于现实的需要改造礼法而赋予其更广泛的内涵与价值,通过把道德价值法则化、规范化,从而确立起以礼为宗,统贯其它德目之修养进路。学习礼法可以规范个人行为,建构社会秩序,而礼义之起源乃在于养欲给求和文理情用。对礼义道德的学习是一个专心一致不断积累的过程,尤其须注意环境和师友对学习者的影响。通过积学,人可以达致士、君子、圣人之境界,在此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治而完成齐一天下之目标,此为荀子“学”论之最终归宿。
其他文献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具有深厚的核心价值,它不仅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到如今依然有其现代意义。我们要正确的理解与运用儒家文化,并使它与现代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首先,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对于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本质阿
凯克斯在其著作《反对自由主义》中,对自由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自由主义追求的积极目标和想要避免的消极目标是不相容的,其积极目标是:自主、权利、平等、分配正义以及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间信仰迎来了全面的复兴,荥阳穆沟天仙庙和火神庙得以重建,相应的祭祀仪式又重新恢复生机与活力,在中原大地上向人们再次展示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穆沟祭祀仪式
当前,危机已经成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常态环境。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快捷,危机的种类、爆发频率、破坏力等都较以前有所增加,全球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