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中经口入路手术己越来越广泛的被用来处理颅颈交界腹侧区(包括下斜坡、枕大孔前缘、寰、枢椎前部)病变,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而国内、外相关的解剖研究并不多见。早期的大部分后入路手术或单纯的后减压术在处理颅颈交界腹侧区病变时具有诸多不合理因素,且术后效果不令人满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经口咽入路治疗颅颈交界腹侧区硬膜外病变已被广泛使用。我国有关报道则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
目的:了解经口咽后壁入路的解剖层次、血管走形及各结构的毗邻关系,测绘门齿距各重要解剖标志的距离、术野可暴露范围及各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收集临床病例,分析该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适应症选择。
材料与方法:对30例带颈成人头颅标本按经口咽后壁入路手术步骤操作,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收集8例先天性寰枕畸形伴脱位,3例斜坡至上颈椎体前部肿瘤,由慢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齿突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并压迫高位颈髓各1例,共13例行该入路手术,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椎前组织中有两个重要的间隙:表浅的咽后间隙和椎前筋膜后的椎前间隙。在咽后间隙中有不规则分布的咽升动脉与腭动脉的小分支及相伴的咽静脉丛;椎前间隙中有来自椎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血管与椎前静脉网,寰椎前结节周围为血管稀疏区。枕骨大孔周围有边缘窦和斜坡背基底丛。椎动脉在枕内缘斜向内上方走行在中线汇成基底动脉时常紧贴硬膜下面;枕髁内面、中部有舌下神经伸入舌下神经管并从枕髁外前方穿出。门齿至基底动脉距离最深,最长1210.mm。两侧寰枕关节内缘间距平均为18.5mm,两侧寰枢椎间关节内缘间距平均为15.9mm,椎动脉在枢椎横突孔中穿过时距中线最离仅为12.7mm,骨窗上界在枕大孔水平以上平均27.5mm处,骨窗下界仅达枢椎下缘。打开寰椎前弓露出齿突,切断尖、翼状韧带,在齿突基底部以下4-5mm处切入,并分离后方的寰椎横韧带和齿突尖背侧的Gerber氏韧带便可完整地去掉齿突。13例临床病例中无手术死亡及感染。4例出现颅颈椎不稳定,再行后枕-寰枢椎固定术及头环背心外固定各2例。除2例术后恢复良好外,余长期随访结果6例好转,2例重残,3例死亡。
结论:寰椎前结节周围血管稀疏区,是可供利用的重要手术通路。枕髁内面、中部有舌下神经伸入舌下神经管并从枕髁外前方穿出,术中应避免损伤。显微操作应使用超长器械。颅颈交界腹侧病变早诊断和早治疗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