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英文缩写为PBL)是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积极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并自己寻找答案,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自学、争论、合作,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强调以问题解决和多种学习途径为中心,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的教学模式。在近50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PBL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彰显出创造力和生命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该理论,国内的研究者在进一步引进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PBL理论及我国的教育教学现状,认为PBL这一教学模式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目标上相一致,PBL理论逐步在推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一线教师关注PBL,他们希望把PBL理念贯彻到他们的教学中,用PBL模式来设计他们的教学。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实验研究法对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所任教的高二学生为主体,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专题一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进行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实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这一问题的探讨中,使我国中学的化学课程改革能健康顺利发展,真正意义上实行,而非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