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其蕴含的“契约精神”和“平等共生”理念是当代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品质。一方面,规则养成是小学生踏入群体生活和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现有规则教育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对学生规则教育的重视程度,相继颁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小学阶段正处于思想、行为规范养成的起步阶段,是规则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高年级阶段是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渡期,形成较高的规则素养是“过渡”顺利完成的前提,因此,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规则教育研究动态和小学高年级学生规则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规则教育的研究动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明确规则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目标;第二,结合小学生特点和小学学校特点,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烟台市L小学高年级310名学生、10名教师和1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规则素养现状”和“小学高年级学生规则教育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第三,结合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提升策略。调查结果显示,整体看来小学高年级学生规则素养水平较高,其中认知维度表现最佳,行为维度表现较差;同时男女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班干部和非班干部之间、家教实施主体为父母的学生与家教实施主体不是父母的学生之间在规则素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影响因素有很多,首先,家长自身规则素养水平、对规则教育的认知和实施手段都直接影响家庭规则教育实施;第二,课程设置、教师采取的规则教育方式、评价手段直接决定学校规则教育效果;第三,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直接影响学校规则教育实施;第四,学生自身对规则的认知、情感认同以及是否形成守规意志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规则素养水平。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策略:第一,提高教师规则教育水平,包括转变规则教育观念、明确规则教育内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第二,促进知情意行统一发展,包括树立规则认知、培养规则情感认同、磨炼规则意志、形成规则行为;第三,完善规则教育评价,包括评价目的坚持育人导向、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凸出师生双主体地位、评价的奖惩措施及时落实;第四,加强家校规则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