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在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病情况,分析苏州地区儿童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MP感染的防治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7820例,应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呼吸道深部痰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D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或MP-IgG采用定量法、MP-IgM采用半定量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2006年1月~2010年7月采用ELISA法,2010年8月~2014年12月MP-IgG采用定量法、MP-IgM采用半定量法)。部分可疑病例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痰液MP-DNA和/或血清MP抗体阳性定义为MP感染,并对研究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检出5395例,总阳性检出率30.27%,9年间各年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50%、31.18%、33.98%、40.35%、24.43%、20.04%、30.44%、40.38%、28.25%,其中2009年、2013年阳性检出率较其他年份显著升高,分别为40.35%、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阳性检出率高于冬春季节,夏季阳性检出率最高,冬季阳性检出率最低,与其他季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上,男童MP阳性检出率为27.49%,低于女童的34.9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P阳性检出率与感染者年龄呈正相关,以<1岁组阳性检出率最低(15.75%),>7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59.42%),每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在不同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以大叶性肺炎居首位,为76.20%(756/992),其次是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分别达47.20%(59/125)、41.57%(474/1140),上呼吸道感染为27.85%(286/1027)、支气管肺炎为26.24%(3774/14382)、支气管炎为29.87%(46/154),大叶性肺炎与其他疾病阳性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喘息患者MP阳性检出率为27.00%,夏秋季喘息患者MP阳性检出率高于冬春季喘息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P感染后临床表现及CRP检出值有所差异,≦3岁年龄组与>3岁年龄组咳嗽出现的几率相同,>3岁年龄组发热发生比率显著高于≦3岁年龄组,而喘息的发生率,≦3岁年龄组高于>3岁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者CRP水平较正常升高,其中>3岁年龄组CRP水平显著高于≦3岁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所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28%(447/5395),低于非MP感染组的15.26%(1896/12425),MP阳性检出组中大叶性肺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最高(10.84%),与其他疾病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苏州地区近9年MP阳性检出率30.27%,年MP阳性检出率走势呈周期性波动趋势,09年、13年呈暴发流行。2.各年龄组都可发生MP感染,感染率与感染者年龄呈正相关。3.MP全年均可致病,以夏季发病率最高,冬季发病率最低。4.MP感染有明显性别差异,女童多发于男童。5.MP所致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喘息最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6.MP呼吸道感染引起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非MP呼吸道感染患者。7.MP呼吸道感染引起肝功能异常多发生于大叶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