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近年来的情况来看,产业结构中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而同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也让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我国的主要优势。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会发现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开始短缺,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中端劳动力却出现了过剩,即“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的结构性矛盾。本文基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进行解释和寻求出路。首先对就业难的大学生与民工荒的民工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目前这种结构性失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相关的理论做了相应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问题现状的集中表现,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农民工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解释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现象的原因,接着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附加值低端的“痛苦曲线”上,进而得出产生“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这一现象的症结并非是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转变本身,而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未能与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转变保持一致。为了更好地研究这种产业结构域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选取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对产业内经济增长、省内经济增长以及全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找出影响就业结构的主导力量。最后得出结论:第二产业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其部门内的产值增加来实现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省内经济的增长来实现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突破口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出路。为此,可以从提升要素禀赋,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对战略性新型产业进行大力的系统性支持、优化各项政策,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