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论伊格尔顿的文化回归策略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者,是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在学术界伊格尔顿始终保持着著作频出,思想更新的不竭活力。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审美意识形态、身体美学、文学批评等内容,涉及到文学、文化、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诸多领域,在伊格尔顿活跃至今的研究与写作历程中,有一个基调时隐时现,在其跨度大、涉猎广泛、几乎让人难以预测的思想路径中,有着重大的线索意义,那就是“回归”。伊格尔顿针砭时弊的论辩式文体风格,和紧随时代发展层出不穷的“新理论”表象下,追求政治、道德、文化等“原本的样子”,不论是在他的理论体系建构中还是在他的文本批评实践里,几乎成为了一以贯之的“底色”般的存在。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伊格尔顿以及其文化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其学术路径与现有成果的把握分析选题的意义;第二章主要围绕文化研究展开,呼吁回归亦即代表着“错位”业已发生,寻求退回也就意味着文化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超越”,首先应在文化自身的角度梳理由于“文化主义”的出现与流行,文化显示了怎样的膨胀现象,造成了功能和影响上哪些方面的发展与退缩;接着联系伊格尔顿的文化理论,探讨他对于这样的文化现状的原因和实质是怎样认识的;第三章集中分析伊格尔顿近年来在文化理论上的回归路径和“以退为进”的思想实质,主要就他对他人以及后现代的批判,以及自我思想体系的构建来看伊格尔顿在文化问题上表面的“退归”与实际的“进取”之心,主要通过文学、意识形态、身体与自然同文化的关系展开,分析其在由现代哲学向古典主义的回归、由文化主义向文艺审美回归、由文化的基础性向自然生态的基础性回归,由政治向身体与感性的回归等策略与路径。第四章主要就伊格尔顿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文化研究的实质尤其是在实践上的意义,在不同领域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论文写作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包括伊格尔顿的原作和国内主要研究著作与文章以及必要的外文资料阅读等等)、对比分析(包括伊格尔顿自身理论的对比、其他学者观点与伊格尔顿的对比、中西现状对比等等)、归纳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进行。
其他文献
《四库全书》提要之价值历来为人们重视。但实际上,《四库》提要在书名、作者、版本及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论文选取《四库全书》四书类提要为研究对象。第一章通过汇校四库各类提要、核实《四库全书》底本及参考相关文献,力图考证事实原貌,说明各提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相关提要进行补正。同时对於前人撰写的《四库全书》提要补正文字言之有误、言之未及处,进行纠补。第二章首先详细考述了上章中个别的复杂问题,对张栻《
学位
作为典型的类型小说,推理小说在其长期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基本模式,但优秀的作品总是在保留核心要素的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米涅·渥特丝从传统推理小说中汲取养分,在创作中敢于突破类型限制,她的作品常常展现出类型小说中罕见的情感力度与思想深度,表现出较强的文学性,呈现出“怪诞”的独特风格。本文以米涅·渥特丝推理小说的怪诞书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书写内容、呈现方式、意义表征三方面对其作品特质展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虚无”一直是李洱小说中无法回避的底色。本文首先探究了虚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李洱早期中短篇小说的进行考察,发现他作品中的“虚无”以“反讽”为主要表现形式。反讽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表达之形),更与思想层面上的“虚无”紧密联系(表达之实),由于对叙事主体的自我意识有更多的关注,从而带有明显的哲学性质。在把握虚无具体存在方式的同时,文章探究了作者使用反讽表达虚无的主要原因。反讽和虚无是非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