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旦助阳、暮益阴”这一治法,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和比较这种治法和传统补阴法对阴虚模型动物的血ACTH、CORT等指标的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差异,证实这种理论治法的优越性,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与时间因素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暮益阴实验组,旦助阳暮益阴实验组,旦益阴、暮助阳反证组,传统补阴对照组,阴虚模型对照组,运用“氢考型阴虚造模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各组SD大鼠相对应的药物予以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并分析各组动物不同时间点的血ACTH、CORT含量。[结果]①造模前6组组间比较(P>0.05),各组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异。造模后K组与其余5组,以及自身前后比较(P<0.05),说明其它组体重减轻。用药后,除A组与K组比较(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组间比较:6个时间点完全无差异的为B、C、D、E、K组。有差异(P<0.05)的时间和组数为16点A组(27.12±2.45)与D组(34.18±7.56),20点B组与D组(26.77±4.10),0点A组(24.37±1.13)与C组(30.1±2.85)、D组和K组(30.49±8.12)。组内相邻时间点比较:B、C、D、E组组内相邻时间点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表现出8-12点和20-0点降低,0-4点升高的;K组于4-8点升高。③血皮质醇(CORT):组间比较:6个时间点完全无差异的为B、C、D和K组,以及E组和K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为8点,A组(342.23±135.43)与其余5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20点A、B、C组与E组(149.59±18.3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组内相邻时间点比较:8-12点呈下降趋势的有A、B、D、K组;12-16点A、C组上升,E组下降;16-20点A、B、C组均下降,E组却上升;20-0点A、C组上升,4-8点A组上升,E组下降。[结论]采用运用“氢考型阴虚造模法”,对A、B、C、D、E五组进行阴虚造模,并造模成功;药物治疗后除A组外其余治疗组体重均恢复良好;A、B、C、D组用药后均可调整大鼠阴虚的病理状态及血ACTH及CORT含量的节律;A、B、C、D组不同用药方式对血ACTH、CORT的含量以及昼夜节律影响不同;B和D组同样具有良好的补阴作用,但是B组对血ACTH、CORT昼夜节律的影响优于D组;C组用药使血中ACTH、CORT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于其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