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设立国民政府主计处,这一机构根据超然主计制度而设,被当时的有识之士寄予监督财政之厚望,是国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此后,国民政府主计处围绕筹设主计机关、制订并修改主计法令、培养主计人才各方面展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以往官厅会计相比,超然主计制度独有独立、科学、专业等特性。1931年-1937年是主计处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计处仍处于草创阶段,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都尚未完善。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东南富庶之地几乎尽落入敌手,对主计处的业务推行影响极大,不过这一阶段也是主计机构大力扩展的阶段,无论是中央机关,还是地方省市县,大部份都成立了主计机关。国共内战时期,主计处在原有的基础上,仍有进一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1948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由主计处改为主计部,原先超然的组织形态发生重要变化。即便如此,主计处的职掌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有明显的历史延续性。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主计处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计处在抗战时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抗战时期,蒋介石等高层领导提倡“抗战建国”,对超然主计多有强调。对军事计政的注重,也是这一时期计政的重要特征。通过阐述抗战时期主计处及地方主计机构的有关决策和各种活动,发现主计处在战时财政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超然主计制度在地方的实际运行情形来看,这一制度远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计制度实行后,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地方官员仍然存在贪污腐败之风。加之,抗战乃至其后的国共内战时期,湖北省会计纠纷案此起彼伏,既反映了主计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小的问题,同时亦限制了主计制度的运行成效。说明制度和实践并不总是十分吻合,现实与理念往往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而言,受战时环境的影响,主计处的职能并未能完全实现。主计处所标榜的超然主计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