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经报道是投资者重要的信息来源。然而财经报道客观反映了公司的基本面吗?投资者可以倚重吗?财经报道中的信息能被投资者接受并通过交易融入到股票价格中去吗?更进一步,财经报道的信息角色是否会因为股票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呢?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选择在香港内地交叉上市的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力图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媒体在资本市场中信息角色的理论基础。从资本市场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认知范围有限和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媒体在资本市场中信息角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首先,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资本市场中客观存在,虽然存在很多相应减缓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如要求企业主动披露信息的制度以及市场中有很多能提供信息的信息服务机构,但是这些机制并未能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财经媒体可以利用专业优势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传播,同时也可以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会因媒体介入而被期望降低。其次,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关注所有的证券。财经媒体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更大范围的受众,拓宽了投资者的认知范围,捕获了投资者的注意力,最终影响了投资者行为。再次,投资者保护程度不同的资本市场中财经媒体的信息角色也会存在差异。当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为成熟,标准的保护投资者制度能很好起到保护资本市场中交易的投资者时,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对财经媒体的依赖不高;但是当标准保护投资者制度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作为一种保护投资者的替代性机制,媒体在标准保护投资者体制弱的市场中被期望发挥的功能更大,缓解信息不对称并扩大投资者的认知范围。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媒体报道信息角色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后续分析代表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的香港和内地两地媒体报道是否均含有公司基本面信息,以及两地媒体报道中公司特质信息是否被有效融入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个关注的问题是两地媒体报道是否均提供了公司基本面信息。本文基于青岛啤酒等51家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交叉上市的实践,以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高的香港市场作为参照,分析内地财经报道在资本市场上的信息角色。研究发现,两地财经报道中负面词比率皆可以预测到公司未来收益,证实了内地财经报道与香港财经报道一样,含有公司基本面价值的信息。对内地财经报道的这一乐观判断似乎与人们的直观感受并不相符,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地财经媒体拥有区域临近信息优势,可能部分抵消了其在媒体报道空间、所在市场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劣势。第二个关注的问题是媒体报道中包含的这些信息能否被投资者通过交易融入到股票价格中去,从而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文献分析中,一般用股价同步性来度量股票价格中公司层面信息含量的高低。本文实证结果发现随着内地媒体报道数量的增加,股价同步性降低;而香港媒体报道数量与股价同步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这可以从两地标准保护投资者制度存在差异,从而媒体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进行分析。内地资本市场相对于香港资本市场而言发展程度较低,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个人投资者对财经媒体信息依赖度更高一些,所以媒体报道数量越多,更多的信息被投资者所接受并通过交易融入到了股价中去,股价同步性降低。依据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肯定了内地财经媒体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信息角色,能够给投资者提供公司基本面价值相关信息。但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中财经媒体信息融入到股票价格的程度不同,相对于标准保护投资者制度健全的香港市场而言,内地更要大力加强财经媒体建设,使得占据市场主体的个人投资者有可以依赖的低成本的信息源,从而减少市场波动性,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