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本身包含有丰富的内容。鉴于当代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形式,且在经历了新的产业革命后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新发展,这就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走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探究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还能有效的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制定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资本主义,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形式和实现形式都发生变化,且也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和概括了这些新的变化和影响,并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的历史趋势。全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并对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历史时期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进行了实证分析。马克思关注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变化及其对阶级关系的影响,在批判与继承古典经济学相关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形成了系统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研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意义重大,它对于我国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加强企业管理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次,文章阐述了重化工业时期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新变化。第二次产业革命爆发以后,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实现形式以及阶级关系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其中利润率的变化更是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讨论,从而推动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发展。最后,文章阐释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历史趋势。第三次产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还引起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使人类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在此基础上,理论界一方面探究了信息技术时期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以及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并以新的视角,分析了解释超额剩余价值来源的两种理论,促进了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