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分析各群体之间在利益一致或冲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互动。这一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数学家John von Neumann在其与Osk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提出的(Morgenstern and von Neumann 1963)。捷克著名学者Ji?íLevy率先将博弈理论引入翻译研究。Levy认为翻译是一个决策过程并提出了他的极小极大策略。Elizabeth Bruss也于1977年发表文章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博弈应分为零和博弈、组合动机博弈以及合作博弈,而且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运用到文本翻译中去。受到Bruss的启发,Cronin开始思考翻译给人带来的认知上的愉悦性以及翻译的游戏潜能;并于1995年发表了文章阐述了这一问题。国内学者也普遍对这一跨学科研究产生了兴趣。上海理工大学的王斌教授于2004年发表了《翻译与博弈》一文,阐释了翻译与博弈之间的关联。本文旨在研究博弈论在《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和孙致礼两译本对比过程中的体现并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两位译者对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首先,为了让读者们对本文有更深的了解,作者就博弈论的发展及其规则进行了介绍;其次,就翻译博弈论的演化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介绍了几位对这一跨学科研究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第三,作者详细阐释了归化和异化的演变过程并对这两种互补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比较;最后,作者将运用囚徒困境、纳什均衡以及帕累托最优等博弈理论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来说包括:译者如何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这一策略是否或者如何保持了纳什均衡以及帕累托最优。博弈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长期广泛的应用,其运用在翻译领域也已经达40年之久;但是作为一项跨学科研究,翻译博弈论仍然没有完全得到开发,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科目。博弈论也很少被应用于文本分析而且从未被用于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一文。本文旨在运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分析《苔丝》的两种译本并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作者试图找出一个与前人不同的系统的文本分析方法,以丰富现有的研究方式。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博弈论方法是对传统的译本分析方式的补充;传统的译本分析仅仅是对如归化异化之类的翻译现象的罗列以及比较,而博弈论方法则通过揭示操纵着整个翻译过程的规则对现象背后的诱因进行了挖掘。换言之,博弈论方法是一种更加全面深刻的方法,它揭示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利益斗争。因此与其他方法相比,博弈论方法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译本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