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点关注问题,努力完善低碳可持续的路线也已经成为全球人民的共识。2016年,我国提出要在四年后建设碳交易市场,该市场服务范围涉及全国,近年来我国已经开设了七个碳交易的试运行点。碳交易已经成为目前处理环境问题的新型方式,与采用政府强行管理制辖的方法相比,其突出的经济性是不可否认的。 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所落后,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国的碳排放减排成本会比发达国家低。所以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资源消耗地,目前新疆的减排问题急待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疆地区碳交易模式具有很大意义,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达到减排目标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新疆地区碳排放交易模式,核心范畴是交易模式。作者通过了解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对我国现有的七个碳排放交易试点进行比较研究。剖析这些试点的成功及不足,并结合新疆地区实际情况,探求适合新疆地区的碳交易模式及发展对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 1、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对碳交易的相关理论和现状进行大体的解析。接下来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产权归属理论及排放权交易理论等理论基础进行逐一的介绍。随后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介绍,以及对碳交易市场模式进行划分。最后对非发达国家开展的碳交易项目(清洁发展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目前这是我国主要进行的碳交易项目。 2、对国外碳交易市场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关注当前国际社会两个规模最大、运行最稳定的碳交易市场,它们分别为欧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和CDM交易市场,并对他们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展开了详细的说明。接下来对我国碳交易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3、本文在国内外碳交易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地区的情况,就新疆地区碳排放量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新疆地区CDM项目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剖析新疆区域碳排放交易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最后提出了新疆地区碳交易的模式选取,共分为三个阶段,随后对碳交易模式对策进行完善,并给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