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成为中华民国新的执政者,如何调适与民众的关系,争取民众支持,成为其考虑的重要问题。改造国民问题遂成为国民政府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即以改造国民的视角,考察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的读书运动,探讨国民政府借该读书运动塑造新型国民的过程,试图分析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偃武修文”,注重文事的背后目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文化双重危机。救亡图存、复兴民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应有之自觉。在此之际,国共两党对于如何拯救国难,产生分歧。共产党认为非继续革命不足根除民族灾难,而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却宣称当时处于建设新时期主张注重改造国民的文事建设。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便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发起了一场由读书竞进会与全国读书运动大会两项活动,构成的全国规模的读书运动。国民政府通过推行读书活动,意图塑造“文化”新型国民。但是,在读书运动开展期间,国民政府又采用制订符合其统治意图的读书书单,及聘请一些名流学者进行抨击政敌的讲演等方式,意图塑造“忠诚”于党国的新型国民。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读书运动迅速占据舆论界主流地位。但是各界人士对此却有不同看法。陈立夫等党国要员认为该运动是建设新时期的思想先导。文化界人士由于立场不同,对于该运动有支持者亦有反对者。而对于一般普通民众来说,缘于贫困等因素影响,该运动是可望而不及的一件事情。不过,透过时人言论,可以看出该运动确实隐含着消弭革命、转移国人抗日要求的目的。虽然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为了塑造“文化”“忠诚”型新国民做出诸多努力。但是由于该运动缺少经费支持、背离“抗日救亡”时代主题、高压图书审查政策及普通民众读书参与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该运动来塑造新国民的设想最终落入窄处。但是不可否认,该运动在国民政府文化建设上有着积极的一面。